长江水文

【站史站志】草尾水文站

来源:中游局 时间:2023-11-30 作者:莫登华 阳立群 编辑:莫登华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

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57期,让我们一起走近草尾水文站。


草尾水文站

图片1.png

草尾站房(2022年7月摄)

基本情况:草尾水文站始建于1947年,是监测草尾河水情的国家重要水文站,隶属于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益阳分局。现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悬移质输沙率、降水量等,其中流量、泥沙测验为二类精度。测验断面上游约2千米为草尾河入口,下游约56千米处草尾河汇入东洞庭湖。

该站警戒水位34.00米,保证水位36.00米。历年最高水位出现在1996年7月21日,最低水位出现在2022年11月12日。历年最大流量出现在2003年7月11日,最小流量出现在1972年2月2日,历年最大含沙量出现在1984年8月15日,最大流速出现在1979年6月28日。

历史沿革:1947年7月由前长江水利工程总局设立黄茅洲水位站,1949年1月因解放战争而停测。1951年3月由湖南省水利局洞庭湖工程处恢复,1952年4月停测,1956年4月交由长江水利委员会管理,并升级为黄茅洲水文站。1966年10月因上游八形汊河堵死,测验河段淤积严重,测站控制条件差,黄茅洲水文站于1966年12月上迁15千米至草尾镇,改名为草尾水文站,观测项目相继为水位、流量、悬移质输沙率、悬移质颗粒分析、河床质颗粒分析、水温,其中水温于1968年5月停测,悬移质颗粒分析、河床质颗粒分析于1976年12月停测。1981年4月,洞庭湖水文水资源勘测队(简称洞勘队)成立,队部选址在南县茅草街镇,草尾水文站归属洞勘队管理,实行水文巡测,现无人驻守。

图片2.png

草尾站房(1997年摄)

地理环境:草尾水文站位于湖南省沅江市草尾镇草尾社区,上世纪90年代水路可直通岳阳、沅江,从茅草街转船可到长沙、常德、津市、安乡,在茅草街大桥2006年12月建成通车前,陆路交通极为不便。2012年12月洞勘队迁至益阳市城区,与益阳水文水环境监测站合并成立益阳分局。益阳分局现已实现全面水文巡测,由分局至测站高速公路车程约60分钟,一般可当天往返。

技术发展:草尾水文站水位观测在2003年以前采用浮子式模拟自记,降水量观测采用日记式模拟自记。随着现代化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2003年起水位观测采用浮子式水位计与气泡压力式水位计,降水量观测采用翻斗式自记雨量计,实现水位和降雨自动采集、固态存储等并用于资料整编。1998年配置了测船微机测流系统,2010年声学多普勒剖面流速仪ADCP经水文局批准正式投产使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超声波测深仪、电子水准仪、激光粒度分析仪等先进仪器也得到推广应用。

目前,草尾水文站的水位、雨量信息均实现了自动采集、存贮和传输。草尾水文站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展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分析研究并成功应用,其水位流量单值化方案成为经典教学案例。2007年根据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要求,对草尾站单值化进行优化分析,于2008年获批投产。2011年草尾水文站流量输沙率异步测验方案获批投产。

图片3.png

巡测快艇取沙(2016年摄)

难忘记忆:1996年汛期,草尾站水位一直居高不下,洪峰一峰高过一峰,并持续近50天。草尾站职工高群霞坚守一线,开展水情报汛。7月21日,草尾站水位达37.37米,超警戒水位2.87米,为历史最高水位。在站房进水的困难时刻,她一次又一次趟水往返于水尺与办公室之间,50个日日夜夜,她始终忘我地工作,使每一份水情信息及时报送到有关防汛部门。

图片4.png

高群霞在观测水位。河中间为受淹的自记台(1996年摄)

主要荣誉:1996年,高群霞获长江委防汛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草尾水文站获水文局2003年度先进报汛单位称号。




责任编辑:郑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