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站史站志】甘溪港水文站

来源:中游局 时间:2023-12-08 作者:莫登华、戴小群 编辑:莫登华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

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59期,让我们一起走近甘溪港水文站。


甘溪港水文站

图片1.png

甘溪港站房(2022年7月摄)

基本情况:甘溪港水文站设立于1951年,是监测南洞庭湖与资水流经资水(西支)水情的国家重要基本水文站,隶属于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中游局”)益阳分局。现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降水量等,流量测验为三类精度。承担向国家防总、长江委水文情报预报中心的报汛任务。水文测验断面上游约400米有甘溪港大桥,约19千米有南洞庭湖万子湖,下游约2.2千米为资水出口,资水(西支)为顺逆不定河流。

该站警戒水位34.50米,保证水位36.50米。历年最高水位出现于1996年7月21日,最低水位出现于2022年11月16日。历年最大流量出现于2002年8月27日,最小流量出现于2014年7月17日。

图片2.png

站房和自记台(2022年7月摄)

历史沿革:甘溪港水文站由长江水利委员会设立于1951年3月,1953年2月升级为水文站。1961年1月又改为水位站,1967年1月停测。1989年恢复,并改为巡测站。甘溪港水文站于2000年4月成立,同时观测水位、流量、降水量。1999年因沙头水文站迁往益阳市城区,与其他站合并成立益阳水文水环境监测站,2008年9月流量测验方式由船测转为水文缆道。

地理环境:甘溪港水文站位于湖南省益阳市沙头镇忠义村,去站需搭乘长沙班或益阳班客轮至陈婆洲码头,再步行到测站。1989年归属沙头水文站管理后,职工可从沙头镇骑自行车或测船到达测站开展测验工作。

技术发展:甘溪港水文站水位和降水自2000年采用自记水位记录,随着仪器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现水位采用浮子式水位计,降水量采用翻斗式自记雨量计,实现水位和降雨自动采集、固态存储等并用于资料整编。2000年配置了微机测流系统;2007年建水文缆道,2008年9月缆道投产使用,这些新仪器在大洪水测验中得到了应用,收集到了可靠的水文资料。

图片3.png

缆道测验(2011年4月摄)

自长江委水文局于2005年7月1日实行水雨情自动测报以来,甘溪港水文站的水位、雨量信息均实现了自动采集、存贮和传输。2004年,甘溪港水文站采用流量单值化方案用于流量测验与资料整编。

难忘记忆:2016年7月5日清晨,资水水系沙头站水位超保证水位0.48米。益阳分局沙头巡测组为抢测洪峰流量连续几个日夜奔赴在沙头、杨堤、甘溪港三站施测流量。由于水位上涨急剧、流速大,测验遇到较大困难,时任益阳分局局长李厚永查看了水情气象条件后当机立断,将原沙头巡测组一分为二,由戴小群、施鑫华等带巡测车负责沙头、杨堤两个水文站的测验,唐聪、段江勇等则驻守在甘溪港水文站,这样的安排不仅提高了测验工作效率,确保了珍贵水文数据的完整收集,更是在当时紧张的防汛形势下,在大雨滂沱的夜晚里,大幅降低了行车频次和距离,有效地保障了测验人员的人身安全。

甘溪港河道是联通洞庭湖沅江和资水的一条水系,断面约百余米,需采用缆道加流速仪的方式测验。由于水情陡涨陡落、流速大,在高水时对铅鱼和流速仪的冲击非常大,如果缠绕了较多的漂浮物后,整个缆道将承受非常大的压力,夜间测量由于视线原因,难免会存在发现不及时的,在一次高洪测验中,唐聪就遇到了这样的“险情”。

据唐聪回忆,由于水情涨势过快,他们不得不时刻关注水位,每隔几个小时就施测一次流量,不分昼夜,而每次的测验都可能存在信号故障的问题,为测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一次夜间测验过程中,唐聪负责操作缆道,段江勇负责安全和瞭望,在测验快结束的时候,发现信号消失过久,而外面暴雨如注,水汽弥漫,虽然站房有强力探照灯,但也无法准确看清对岸的具体情形,无奈之下只好收回缆道,回来的途中才发现流速仪已经被漂浮物缠住。找到原因后,他们安全收回铅鱼和流速仪,不顾大雨倾盆,及时清理漂浮物,在测试好信号后,再次将铅鱼行驶至指定垂线,听到了“滴~”的信号声后,他们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了下来,在这一轮洪水过程测验中,也没发生任何安全事故。为了确保收集到完整的水文数据,他们连续坚守测站10余天完成了15次的流量测验,其中夜间测量4次,终于实测到了宝贵的资料。


责任编辑:郑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