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站史站志】崇阳水文站

来源:长江水文网 时间:2023-12-27 作者:金晶、阳立群、伏琳 编辑:金晶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

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62期,让我们一起走近崇阳水文站。

    崇阳水文站‍

    崇阳水文站2018年摄.jpg

崇阳(二)站站房(2018年摄)

崇阳新照片.jpg

崇阳(二)站改造后站房(2023年摄)

基本情况

崇阳水文站设于1959年6月,是监测陆水水库上游陆水河水情的国家基本水文站,隶属于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中游局)赤壁分局。观测项目有水位、流量、降水量等,其中流量测验为二类精度。现位于湖北省崇阳县天城镇中津社区。

崇阳水文站1984年2月5日出现最小流量,1998年8月17日出现最高水位,2011年6月10日出现最大流量,2019年12月18日出现最低水位。

2011年的特大洪水.jpg

2011年高洪中的崇阳水文站自记台

历史沿革

1959年6月,由湖北省水利厅设立水文站。1983年1月,因兴建电站,崇阳水文站停水流测验,站别降级为雨量站,领导机关为咸宁地区水文分站。1983年4月,下迁900米,站名改为崇阳(二)水文站,领导机关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1989年1月,领导机关更名为长江水利委员会。2004年1月,崇阳(二)水文站下迁23米。

建站以来,梅亚和、庞甘露、蓝乾鑫、王力等同志先后担任站长。

赤壁分局崇阳站更换绞关涡轮减速机2016年摄.jpg

赤壁分局崇阳站更换绞关涡轮减速机(2016年摄 )

技术发展

崇阳水文站水位观测自21世纪初开始采用自记水位记录方式。现水位观测采用气泡式水位计和浮子式水位计相配合的方式,降水量观测采用翻斗式自记雨量计,实现水位和降雨自动采集、固态存储等并用于资料整编。1984年崇阳水文站缆道建成并投产使用,2001年流量采用缆道微机测流系统,2016年ADCP投产使用。现雷达波双轨缆道在线测流系统、视频测流系统等在该站比测。

赤壁分局于2017年首次在崇阳(二)水文站原有测验缆道上,安装非接触式雷达波流量测验系统,并与常规流速仪法进行同步测验。2018年底,崇阳站雷达波流量测验系统改造升级。比测发现,雷达波流量测验系统的稳定性经改造后有明显提高,流速分布趋势与转子式流速仪测验结果基本一致,验证精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2020年的水文缆道.jpg

水文缆道(2020年摄)

图片1.jpg

雷达波流量在线监测系统(2021年摄)

难忘岁月

崇阳站水文缆道于1984年底投产,缆道投产前一年多时间,测站办公、职工住宿都是在民房内。崇阳断面设木桩式水尺,水位自记是日记式卷纸记录;降水量观测采用量筒式,一般为四段制观测;流量测验采用船测,由于测验断面上游700米处有一座径流式电站,水位流量关系受电站影响严重。

1995年汛期由于连降大雨,水位陡涨,崇阳站地势较低,崇阳站缆道房内进水到达2米,崇阳站缆道房成为一个孤岛,当时测验人员在缆道房连续测验三天三夜,吃住都成为大问题,每天都是有一名会游泳的家属将煮好的饭菜用胶带缠到头顶送至测验人员手中。虽然条件艰苦,全站职工克服困难完整地收集到了此次洪水资料,崇阳站受到了长江委的表彰。

2011年6月,由于洪水暴雨强度大而集中,加之长久干旱和陆水水库前期水位异常偏低等原因,水位落差比往年异常偏大,流速急,不同的漂浮物顺流而下,有急流直下失控的船只、大型塑料管等等,还有半沉半浮的树枝、渣草和连根拔起的树木漂浮物等。这种半沉半浮的漂浮物极易缠住钢丝绳、铅鱼和流速仪,几乎每测一线,测验人员要反复多次清除后,才能保证正常测流。崇阳站的缆道出现故障后,干部职工临危不乱,立即启动浮标测验方案,测得了这次洪水的全过程。直到12日19时缆道抢修到位后,才采用缆道流速仪法测流。

主要荣誉

崇阳(二)站在2017年水文局复审中荣获第一名。1995年李子龙获长江中下游防汛总指挥部“抗洪抢险先进个人”称号,邓葵阳获陆管局1997年度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责任编辑:郑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