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站史站志】白河水文站

来源:汉江局 时间:2024-03-27 作者:杨华欣、魏伟 编辑:李捷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

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64期,让我们一起走近白河水文站。


白河水文站


基本情况

白河水文站设立于1934年12月,是国家基本水文站,一类流量测验精度、一类泥沙测验精度水文站,是汉江中游及丹江口水利枢纽入库的重要控制站,隶属于水利部长江委水文局汉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以下简称“汉江局”)十堰分局。

白河水文站承担着汉江上游长系列水文资料的收集、汉江中下游防汛测报以及为丹江口水库的调度运行管理提供基础支撑。主要监测项目有水位、流量、含沙量、降水量、泥沙颗粒分析、河床质、水温、水质。

白河水文站 202401_副本.jpg

白河水文站(2024年1月摄)

历史沿革

1934年12月,前江汉工程局在湖北省郧西县老官庙设立该站。

1949年5月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水利局接办,站址设在老官庙的杨泗庙。

1950年4月,下迁900米,领导机关变更为长江水利委员会;同年8月,上迁900米,迁回原处。

1956年1月,上迁1000米,站址迁往陕西省白河县城河街上杨泗庙,领导机关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1973年1月,上迁100米。

1988年领导机关变更为长江水利委员会。

2021年1月,受白河县316国道改建影响,下迁70米。

自1970年以来,胡念铏、苏业助、柳发忠、储昭成、孟新华、范湖君、罗成延、李勇等同志先后担任站长。

白河站水位自记台(1997年6月摄)

白河站水位自记台(2022年9月摄)

地理环境

白河水文站位于素有秦头楚尾之称的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内,上游约96千米建有旬阳水电站,约50千米建有蜀河水电站,约11千米建有白河水电站,约10千米甲河从左岸汇入,上游76米建有汉江白郧大桥;下游1.4千米白石河从右岸汇入,下游约25千米建有孤山水电站。测验河段基本顺直,测验断面宽约290米。受上下游水电站库区蓄泄影响,本站常年处于回水淹没区,水位流量关系复杂。左岸为岩石陡岸,右岸为人工河堤(混凝土防洪堤)。

白河水文站站房(2003年1月摄)

白河水文站站房(2010年4月摄)

技术发展

过去,由于技术水平有限,流量测验一直采用流速仪法,水位采用人工观测。但白河站老一辈水文人主动思考研究,持续改进优化测验方式方法,渡河方式先后经历了划桨木船、吊船缆道、吊箱等,铅鱼由手摇改进为电动,电子计数器替代了秒表、电铃。经过不懈探索和研究,上世纪七十年代,率先实现了缆道测验技术应用,形成了独特的“白河经验”。原白河站站长苏业助积极开展单值化研究,发表了《应用马斯京根法对受涨落率影响的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处理》等多篇论文。技术人员钟国桢创新的位移改正与冲力参数β值计算方法受到上级的高度重视。1978年,全国第一次水文缆道技术经验交流现场会在白河水文站召开,并推广了该站缆道测深偏角改正方法和可控硅调速等经验。1981年,我国以《铅鱼测深偏角改正》为题列入第一批“水文业务综合子计划”(“HOMS”)13个分件之一呈报世界气象组织秘书处,参加国际交流。随后,又以《测深湿绳偏角改正》为题向国际标准化组织明渠水流测量技术委员会(ISO/TC113)推荐,并在该组织获得通过,于1989年7月以技术报告的形式将中国推荐的《测深湿绳偏角改正》发给各成员国。这是我国1978年加入该组织以来第一个自主起草并获得通过的水文测验方法技术文件。钟国桢的两项创新成果在国内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被编入国家标准《河流流量测验规范》和行业标准《水文缆道测验规范》及有关的大专院校教科书。

1983年,白河站被批准为全国17个水文测验方法实验站之一。2005年,配置气泡压力式水位计和翻斗式自记雨量计,实现水位、雨量自动报汛。2015年,走航式ADCP投入使用,进一步丰富了流量测验方式。2020年以来,长江水文愿景系统(WISH)在白河站试应用;H-ADCP测流系统投入使用,实现了流量在线监测;新增超声波时差法流量计,开展量子点光谱测沙实验 ;水质自动监测站建成并投入试运行,智慧水文建设稳步推进。

白河站水位自记井(2022年6月摄)

缆道测深偏角改正(上世纪90年代摄)

缆道操作(上世纪90年代摄)

难忘记忆

1956年1月,白河站从左岸湖北省郧西县老官庙迁到右岸陕西白河县城关镇的杨泗庙。职工们自己动手在庙前盖了间40平方米的办公室,并用竹篾片编成格子框架再糊上纸,把大殿隔成几间房,吊上顶棚成了职工宿舍,两间厢房一间作泥沙室,一间作水质分析室。

1957年,白河站架起了汉江上的第一座吊船过河缆道,为了稳固测流的垂线又打造了两条连体船,称之为“双舟”,即将两条载重7吨的木船,用5根木头结在一起,两船之间有3米的距离,绞关安装在中间,摆动灵活,定位快,大大缩短了测流历时,提高了测洪能力。1959年春天,白河水文站职工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自己动手开挖、自建自计井,解决了水位自动化记录和精度问题。

1983年7月31日,白河站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最大洪水。全站职工临危不惧、默契分工,有的同志冒着狂风暴雨,举着铁锹把增设的水尺一下下钉在岸边,有的同志转移资料、抢运仪器设备,趟着水挨家挨户通知白河县城的百姓迅速转移。大家齐心协力,在洪水来临时,不但施测到了峰前流量,还将所有资料、仪器等转移到了安全位置。通讯中断了,他们又冒着生命危险与白河县邮电部门和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电台联系,想尽办法把收集到的水文资料报送到汉江局和有关防汛部门,为防汛抢险救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荣誉表彰

1983年,白河水文站获得全国水文系统先进集体称号;1984年获得陕西省安康地区抗洪救灾英雄集体称号;1998年获得长江委水文局防汛抗洪先进集体称号;2009年、2010年,获得全国水情工作先进单位称号;2011年获得全国先进报汛站称号。

QQ图片20231031110605.jpg

爱情佳话

白河水文站在白河县城里面属于知名度较高的单位,水文站的男青年本分质朴,能干踏实。在电子通讯不发达的时代,水文站男青年经常要到白河县城的邮电局向丹江口水文总站和其他相关业务单位发报、邮寄水文数据和信息,渐渐地和邮电局的姑娘们熟络起来,先后有六对水文站男青年与邮电局女青年的结为伉俪,爱情佳话传为美谈。


责任编辑:钟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