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防汛测报】迎风战雨测洪流——长江委水文下游局九江分局积极迎战长江2024年第1号洪水

来源:长江委宣传出版中心 时间:2024-07-05 作者:王君立、王鹏、杨丹 编辑:郑力

“7月3日12时14分,湖口站水位21.37米,超警1.87米!”

“7月3日14时51分,九江站水位21.75米,超警1.75米!”

尽管从7月2日开始,天气已经转晴,但居高不下的水位仍裹挟着长江1号洪水的威势,让人时刻绷紧心弦。

连日来,长江中下游持续遭遇强降雨,鄱阳湖湖区及干流水位迅速上涨,给九江防汛带来巨大压力。

形势极其严峻,水文迎浪出击。为测得第一手水文资料,长江委水文下游局九江分局严阵以待,24小时轮值坚守……7月3日,记者登上长江水文219轮测船,在洪峰测报最前线见证九江分局倾力做好水文测报工作,发挥“耳目”“尖兵”作用,为长江防汛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未雨绸缪 跑赢洪水

6月24日11时,长江委水文局发布今年首个洪水蓝色预警;26日11时,升级发布长江中游九江河段、鄱阳湖湖区洪水黄色预警;28日14时起,九江站水位开始超过警戒水位20.00米,“长江2024年第1号洪水”在长江中下游形成,水位持续上涨……

“自24日长江委水文局发布今年首个洪水蓝色预警以来,分局全线‘火速集结’,必须保证对九江、湖口、八里江三处水文站每日分别至少一次的流量、泥沙测验工作。”九江分局主任工程师殷环环介绍,分局管辖范围内的湖口水文站,是鄱阳湖入汇长江的国家重要控制站、中央报汛站,肩负着守护江湖安澜的重任。

“前几日九江多强降雨,长江九江段水位迅速上涨,岸边已拉起警戒线。”青年职工吴越回忆起28日的测报场景,历历在目:上午七时许,天色阴沉,暴雨如注,外业人员不顾恶劣天气影响,迅速穿上救生衣、登上测船,与驻船的工作人员开展流量、泥沙测验工作。

流量、单沙、断沙、颗分……连日来,为了抢测洪峰、确保测验精度,工作人员利用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等仪器设备,加密测次,连续测验。每日长达8小时的航行时间、不同类型的数据采集、恶劣的天气条件,是对技术人员身心的双重考验。

为了保障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在测船上实时采集的数据会第一时间回传,内业技术人员将收到的水位和流量数据绘成水位流量关系线,用以推求流量变化过程,并为后期测次布置提供依据。

自6月24日起至7月3日,九江分局累计施测流量28次,断面含沙量7次,单样含沙量11次;完成在线流量比测6点次,在线泥沙比测31点次……及时向各级相关单位提供了第一手水情资料。

“抓”住“沙峰” 精准测报

6月30日下午,九江分局副局长张航通过手机App在线查看数据时突然发现,自18时许,九江在线测沙仪浊度数据上浮明显,预测后续还将持续上升。

是不是沙峰要来了?带着这一疑问,张航与局内技术骨干,第一时间登上测船,寻找沙峰的“蛛丝马迹”。

“应对编号洪水,‘沙峰’是我们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张航表示,“‘沙峰’是洪水过程中的最大含沙量,‘抓’住‘沙峰’,有助于把握含沙量变化过程。”

7月1日上午,在九江分局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1号洪水的前期沙峰被“准确捕获”。

“以前‘抓’沙峰只能通过加密测次,或者人工肉眼观测,极易错过。”张航向记者介绍,“如今引入下游局自主研发的在线测沙仪,能协助我们及时了解江水含沙量变化,通过科学安排测次,可以更快捷、更精准掌握沙峰过程。”

“耳目”“尖兵”的底气,源于强有力的技术实力。水位、降水、流量、泥沙得以精准测报,一方面依赖九江分局各在线监测设备实时回传的数据;另一方面,得益于分局坚持强化以测补报,通过ADCP进行每日流量测验,并适时开展水样采集工作,精准服务汛情研判。

向水而行 一线坚守

截至7月3日16时,九江水文站水位仍不断上涨,九江分局防汛工作依然严峻!

随着测船在码头靠岸,当日测船出测任务按计划完成。分局工作人员抓紧对船舶、仪器设备进行了详细的安全检查,确保测船和仪器设备处于良好状态,能随时投入下一次高洪测验工作。“安全生产丝毫不容马虎,我们将树牢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抓实隐患排查,筑牢水文测报安全生产防线。”九江水文站副站长陈亚说。

据了解,汛前,根据上级单位要求和相关规定,九江分局完成了水文设施设备养护、测具检查、船舶维护、安全生产等准备工作,还开展了超标准洪水测验方案演练,通过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技术上夯实基础,持续增强应对突发洪水的实战能力。

“上级的关心支持、汛前准备落实到位、职工‘向水而行’的精神风貌、坚实的技术储备,是我们敢于直面洪水的底气所在。”九江分局局长朱汉华表示,当前长江2024年第1号洪水仍未退去,九江段水位仍处在高点范围。九江分局将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持续关注水雨情,认真检查维护各项仪器设备,科学布置测次,确保以最好的状态应对主汛期考验。


责任编辑:郑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