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一把手谈安全】双重预防机制赋能 “六项机制”固本 为推动下游水文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来源:下游局 时间:2025-06-26 作者:韦立新 编辑:杨丹

【编者按】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安全生产工作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水利部、长江委工作部署,长江水文网策划推出“一把手谈安全生产”专题,邀请各勘测局主要负责同志交流在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中的系统谋划,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的创新举措,推进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成果经验。

双重预防机制赋能 “六项机制”固本

为推动下游水文高质量发展筑牢安全屏障

下游局党委书记、局长 韦立新

安全生产是单位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是守护江河安澜、保障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政治责任,更是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核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安全生产”,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野外作业风险增加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认识到,双重预防机制和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正是构建安全防线的制度基石。两者如同鸟之双翼,共同构成系统性风险治理的核心框架,为水文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双重预防机制:夯实安全治理制度根基

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主要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流程化的管理框架,为安全治理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责任落实层面,全员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清晰界定各岗位安全职责边界,确保责任到岗、到人;领导班子严格执行“三必到”工作机制,即重大作业必到现场督战指挥、隐患整改必到场闭环核验、应急响应必到一线协调管理,通过全流程履职实现领导责任与基层实践的深度融合。风险管控领域建立“红橙黄蓝”四色分级清单,系统覆盖设备设施运行状态、高危作业活动流程、环境风险变化态势等核心维度;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推行“五定管理法”(定专人操作、定维保周期、定储存点位、定技术标准、定监管责任),形成管控闭环,实现风险精准识别与措施动态优化。应急管理体系聚焦实战效能提升,预先编制消防疏散逃生、船舶碰撞处置、人员落水等多场景规范化处置方案;针对性开展实战化应急演练,通过模拟真实险情检验预案可行性,推动应急能力从文本规范向实战效能转化,全面提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适应性与实效性。

二、“六项机制”:科技赋能贯通风险防控全链条

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通过技术赋能、数据驱动、智能闭环实现风险全周期治理。

风险查找依托数字孪生平台集成物联网传感器,实时监测设备振动、温湿度等参数,自动识别线路过载、机械老化等隐患,实现风险点精准定位。风险研判融合气象预警、水文监测、作业轨迹多源数据,下一步着力构建风险概率模型,动态生成风险防控方案。风险预警建立毫秒级告警机制,异常数据实时推送责任人并联动应急平台。风险防范环节通过无人机、无人船替代危险区域人工作业,从源头阻断人为危险链。风险处置依托隐患排查上报平台,实现实时派单、限时整改、影像校核全流程闭环。风险责任环节创新试点安全行为积分制,将规范操作、隐患上报等行为量化挂钩绩效考核,压实全员责任末梢。

三、两项机制的融合创新实践

科技赋能推动制度落地质效双升。加密技术保障勘测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全流程不可篡改,强化“数据安全”要求,同时为“六项机制”风险防范环节提供可信底座;通过终端物理隔离与动态生物认证,筑牢涉密数据防护屏障,补强风险研判与预警链条。文化浸润激活机制内生动力,提升职工应急技能深度契合规范化演练要求;安全家书活动延伸责任至家庭单元,使家属成为风险监督的毛细血管,推动“六项机制”责任环节向社会化拓展。治理闭环实现动态优化,隐患排查平台打通“查找→研判→处置→责任”智能链条,团体意外险为野外作业、水上水下作业等特殊作业活动提供风险托底,补强“风险转移”手段。

四、“纲举目张”抓安全生产

双重预防机制是制度之纲,水利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是实践之目,二者融合方能织密全域防护网。

安全生产,学是基础。只有深入学习安全生产思想、方法,精准把握安全生产核心要求,才能在思想上绷紧安全弦,在行动上守牢安全线。根深方能叶茂,源浚才可流长。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就安全生产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对标安全先进找差距、对照事故案例知敬畏,认真检视自身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持之以恒强化安全素养。

安全生产,查是关键。安全生产工作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勇于查找问题、精于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内自省而不惭兮,操愈坚而不衰。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赋予我们每个人深入排查隐患的责任和使命。

安全生产,改是目的。安全生产工作是否取得成效,判断标准之一便是问题是否整改到位、安全管理是否得到加强。改而不深,似徒劳无功,我们针对隐患问题,要摒弃消极对待思想,应付处理心态,绝不能避重就轻、避实就虚。

我们将持续健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以“六项机制”为抓手,常态化开展工作,常抓不懈,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式工作,要时时想在前,事事做在前,以不变的工作态度应对多变的安全生产新形势。

未来我们将深化三向突破:一是将行为积分制、模块化应急包纳入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修订,推动创新实践制度化;二是探索加密技术强化数据风险防范环节,提升“六项机制”科技韧性;三是引入“纵深防御”理念,构建多层次风险管控体系。唯有以双重预防机制筑牢根基,以六项机制激活全链,方能以高水平安全护航江河安澜,为新时代下游水文事业注入永恒生命力!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