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水文

【站史站志】湖口水文站

来源:下游局 时间:2025-08-28 作者:谢雅蕾、朱汉华、刘丰 编辑:杨丹

编者按:水文站是长江水文工作的重要基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所属水文站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为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测站文化,讲好长江水文故事,自2022年4月起,长江水文网分期推出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今天,推出“站史站志”第79期(也是本系列最后一期),让我们一起走近湖口水文站。

图片1.png

原湖口水文站站房(2003年 摄)

图片2.png

现湖口水文站站房(2022年 摄)


基本情况

湖口水文站设立于1922年10月,是鄱阳湖入汇长江控制站,隶属于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九江分局。测验项目有水位、水温、降水量、流量、悬移质输沙率、悬移质颗分、床沙等。

1998年6月26日和7月31日,湖口水文站出现建站以来最大流量和最高水位;1963年2月6日,出现建站以来最低水位;1991年7月11日,出现建站以来最小流量。

1756793270693099916-original.jpg 1756793291482069808-original.jpg

水位自记台新旧对比


历史沿革

1922年10月14日,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在江西湖口设立湖口二等水文站,施测水位、流量(长江干流八里江断面)。1925年6月撤消。1931年1月由扬子江水道整理委员会恢复湖口水位观测。

1947年4月15日,扬子江水利委员会恢复流量测验项目,测验断面改测鄱阳湖出口流量,同时施测水位和悬移质含沙量。1949年4月因解放战争停测,同年6月恢复水位观测,9月恢复流量、悬移质含沙量观测,领导机关为长江水利工程总局。1950年1月,领导机关变更为长江水利委员会。1953年5月测验断面与八里江站合并,湖口水文站由二等水文站升格为一等水文站。1955年6月八里江断面撤消,湖口水文站由一等水文站改为二等水文站。1956年1月湖口水文站由二等水文站改为流量站,领导机关更名为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1966年1月湖口水文站由流量站改为水文站。1989年1月,领导机关更名为长江水利委员会。

上世纪50年代以来,高有竹、谭济林、胡贤忠、唐显忠、周新华、朱进、刘汉伟等同志先后担任湖口水文站站长。


地理环境

湖口水文站位于江西省湖口县双钟镇鄱阳湖之滨,地处鄱阳湖入汇长江口处,区域内水系错综复杂,地理位置特殊,既是长江中游、下游分界过渡区,又是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区。上游1千米处有鄱阳湖大桥,5千米左右有铜九铁路大桥;长江上游30千米处有九江水文站,下游约10千米处有八里江水文站。

湖口水文站所处河段属于鄱阳湖湖口水道,其测验河段位于鄱阳湖水道最末端顺直处,测验河段呈一收缩河段,向上游湖面逐渐加宽。最大水面宽约1.3千米,位于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上游0.7千米。


技术发展

(1)水位

20世纪60年代以前,湖口水文站水位由人工观测记录。1959年5月1日,湖口水文站建成水位自记设施,同年8月1日正式使用。1996年,采用浮子式水位计光电方式进行水位数据采集并存储记录。2004年,采用浮子和气泡水位仪同步进行存储及传输,实现全自动记录存贮。

(2)水情报汛

水情报汛最初一直采用电话机加电报的方式通过邮局进行报汛。1999年至2005年6月,采用电话语音系统自动报汛。2005年7月1日,实现全自动水雨情报汛,主信道是通过电话线拔号方式传输,备用信道为海事卫星。2013年,主信道更改为GPRS方式传输。2020年,配备北斗卫星终端作为第二信道。

(3)流量

流量测验之前采用旋浆流速仪施测,在顺逆不定时采用积深浮标法施测。2003年,引进ADCP;2007年,投产应用收集流量基本资料。2021年,完成流量在线测验系统建设。

(4)泥沙

2006年3月,采用粒径计与吸管结合法进行悬移质泥沙颗粒级配分析。2010年,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分析。2006年3月,采用全自动音波振筛仪、粒径计和移液管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开展河床质分析。2010年,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和全自动音波振筛仪相结合进行河床质分析。


难忘记忆

(1)李强总理来到湖口水文站

2024年7月1日至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江西九江检查指导防汛工作。期间,李强来到位于长江和鄱阳湖交汇处的湖口水文站,了解长江、鄱阳湖防汛备汛工作,察看江湖水情,详细询问水位、流速等水文监测情况。李强说,预报预警是防灾避险的第一道防线,要充分应用信息科技手段,加强部门联合会商和滚动研判,尽量拉长预报期、多给提前量、提高精准度。

(2)“孤军”坚守

1954年,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水,八里江附近堤圩多处溃决,八里江水文站所在堤段也出现溃口,四周一片汪洋,测站随时有被冲垮的危险。当地老百姓都走了,共产党员李承厚(1957年被评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生产者)深知水文资料的宝贵,主动请缨去八里江站看水位。到八里江后站房已被冲毁,李承厚和另一职工在一小段废堤上搭起一座水中楼台,在困境中坚守,逐时观测水位。9月23日晚,楼台在大风中倒了,李承厚迅速抢救资料,将资料放至树上安全处后,立即在水尺旁打桩,保障水尺稳固。经过三天两夜的苦斗和煎熬,最终保证了八里江水位资料的完整。

(3)从木划子到机动船

上世纪80年代,湖口水文站只有两条小木划子进行测高水断面测验。每次测验,职工要在宽达4700米的江面上奋力向上游划十几千米,一干就得一整天,绞锚、划桨一刻也不停歇。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湖口水文站职工自己动手打造了一条可变螺距的小型机动船,极大减轻了劳动强度。

(4)洪枯记忆

1998年大洪水期间,湖口水文站最高水位涨到22.59米,最大流量31900立方米每秒。面对高水位、大流量的严峻形势,全站职工全力迎战,历经3个多月,克服诸多困难,最终战胜数次洪峰,为防汛部门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水情。期间,湖口水文站小型机动船曾因流速过大多次险些“罢工”,但职工们不妥协不放弃,直至测船实在难以为继,才向九江站寻求支援。

2022年7月以来,受持续干旱少雨影响,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湖口水文站从主汛期7月31日开始进入低水期,到9月6日进入枯水期,出现有记录以来罕见的“汛期反枯”现象。湖口水文站职工积极应对,维护水位自记仪器、增设低水水尺、增加流量测验频次,积极为抗旱保供水提供技术支持。


测站文化展示

湖口水文站具有“背靠石钟山、面向都阳湖”的独特地理优势。2017年湖口县石钟山风景区进行周边环境升级改造,湖口水文站融入规划改造的景观广场。通过湖口水文站新旧水位自记井、观测路与长江江豚观测点的融合,以及集测站历史、水文知识和各时期测站仪器设备展陈于一体的站房文化长廊,既能满足游客对“江湖两色”自然景观和“长江精灵”江豚的观赏需求,也能在沉浸式体验中加深对湖口水文站历史和科技等的深入了解。


荣誉表彰

1994年,湖口水文站获长江委水文局第一届全江水文成果质量优胜杯评比一等奖。1996年,拍报6时水情成绩优异,获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表彰。1997年,获长江委水文局第四届全江水文成果质量优胜杯评比二等奖。2001年,获长江委水文局第五届全江水文成果质量优胜杯评比二等奖。2015年,获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测验产品成果质量优胜奖一等奖。

4_1.jpg 1756793337616018247-original.jpg

部分荣誉证书


编者手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长江委国家重要水文站“站史站志”系列的推出,是长江水文文化建设的积极探索。新征程上,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水文文化,是新阶段水文高质量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必将更好为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增光添彩。

责任编辑:郑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