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研究成果

让创新成为单位文化的灵魂

来源:长江委水文长江口局 时间:2012-12-13 作者:曹平 等 编辑:杨杰

文化能使一个单位的发展保持长久的竞争力,有助于增强单位的凝聚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单位文化的核心是思想观念,它决定着单位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能够激发职工的士气,充分发掘单位的潜能。一个好的单位文化氛围建立后,它所带来的是群体的智慧、协作的精神、新鲜的活力,这就相当于在单位核心内部装上了一台大功率的发动机,可为单位的创新和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单位文化需要创新,创新的文化具有十分鲜明的适应性特征,即当单位内外条件发生变化时,单位文化也必须随之进行调整、更新、丰富、发展。成功的单位不仅需要认识环境状态,而且还要了解其发展方向,并能够有意识地加以调整,选择合适的单位文化以适应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依靠文化带动生产力,从而提高竞争力。

谋发展,倡导“学习与技术创新”文化理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水文事业和水文经济的发展更加离不开技术进步,长江口局发展的历史也是一部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的历史。这么多年的实践,使水文职工深深体会到,单位要发展就必须要打造技术优势,提升单位职工的学习能力,使技术创新深深植根于每个职工的心中,事业经济才能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

长江口局地处长江口区域,属于感潮河段,在长江委水文战线上当属另类。八十年代初期长江口局刚刚成立,测验技术十分的落后,而上游的水文测验技术和测验方法、测验设备在长江口地区明显水土不服,长江口局的测验水平和方法在相当长时期没有进展。

1983年10月,由水利部第一次下达进行长江口全潮测验在徐六泾、青龙港、三条港等处进行同步全潮测验的任务,以收集长江口大潮、小潮、寻常潮的流量、泥沙、含盐度等运动变化资料。水文局为了此次全潮测验,从局机关、汉口水文总站、南京河床实验站及长江口局共抽调职工310人,测轮4艘,连同租用渔轮及渔轮船员,共20艘轮船,410人参加,可见当时测验的复杂性。

为了彻底改变这种人海战术的落后测验方式,水文局科研所研制了动船仪进行动态测流。从最初的代表线法,定点抛锚测流到动船仪的应用,已经是技术上较大进步,但这样的方法当时一次测验需要整个河道队全部参加,劳动强度非常大。

渴求进步的长江口水文人把目光紧紧盯住世界水文发展的最前沿,于1991年初引进第一台ADCP仪器。徐六泾水文站成立了QC小组(即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水文局还成立了专门的精度分析研究小组、文档翻译小组。记得项目组人员有一次驻守在沙墩港大桥上,天上阴雨连绵、一座大伞、一个绞关,一部仪器;每小时监测一次;在余下的时间里项目组人员认真苦读那枯燥乏味的英文文档,仔细研读、慢慢理解,对ADCP的原理、工作模式、指令含义、数据处理方式、软件的应用反复领会。从最初的基本不懂到现场验收前的基本明白,攻关组人员每天最起码有10个小时投入其中。通过一年多的学习、试验、比测、分析,逐步彻底掌握了该仪器的使用方法,编制了整编软件,成功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多年的实践证明,“学习与创新”文化,催生单位的技术优势,为单位技术进步和事业发展带来不可替代的作用。例如,542是我们进入市场的一把尖刀,而 ADCP在长江口区域的成功应用使我们的水文测验技术跃上新的台阶,随后率先使用GPS技术、成功使用电子平板技术、多波束技术的开发应用、SUFFER技术、泥沙测验技术的应用等等,每一次的成功使单位逐步具备了核心竞争力

单位文化创新的关键是领导观念的转变。其中最重要的是领导对单位发展战略、单位文化认识的转变。首先,要对单位文化的内涵有更全面更深层次的理解。要彻底从过去那种认为搞单位文化就是组织唱唱歌、跳跳舞、举办书法、摄影比赛等的思维定势中走出来,真正将单位文化的概念定位在单位经营理念、价值观、形象战略上。其次,要积极进行思想观念的转变。要从原来的自我封闭、行政命令中走出来,牢固树立适应市场要求的全新的发展观念、改革观念、市场化经营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等等。第三,要积极吸收优秀的管理经验,用于单位发展,并且在文化上要积极融入,更具有开放性,为单位发展建造更好的平台和外部环境氛围。第四,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保持非凡的活力,紧盯着市场需求,采用新的创新决策。

八十年代的末期,当时的河口实验站(即长江口局的前身)财务状况是十分的恶劣,工资标准低,奖金几乎没有,医药费拖欠,甚至有几次发放工资还要举债,而当时系统外部社会上的经济条件明显超过我们,人心思散、人心思背、内部矛盾纷纷。九十年代初期,领导班子的调整给整个单位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也注入了新的活力。当时的行政负责人宋志宏主任旗帜鲜明的提出要摆脱目前的困局,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使单位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唯一出路就是走向社会、服务社会;要正确认识横向发展和单位整体发展及纵向工作的关系;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长江口局开始了走向市场经济的初步尝试。对市场的不了解、对市场运作方式的不明了,市场经济理念的匮乏使初期的市场之路行进的如此的缓慢和艰难。起步的第一年项目少、合同额小、有些项目甚至在千元以下、全年合同额都不到十万元。为此宋局长提出要加大对外宣传自己的力度,特别要着力推荐我们在测绘及水文测量领域的新仪器及新设备的应用,以科技来推动市场的拓展。让更多的工程建设单位、更多的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了解我们所从事的工作、知道我们的技术优势、理解我们的协作诚意、相信我们的工作实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开始有了起色,许多业主开始试探性的和长江口局展开合作,合同额稳步攀升、市场份额在进一步增加、市场影响力在逐步扩大。

到了1994年至2000年这一阶段,长江口局已基本具备了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所属领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声誉,具有了一批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在长江口区域的水文测验领域有一定的主导地位,在科技进步及科技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随着市场份额的增加,项目的增多,工作量在迅速增大,这期间我们通过不断的市场竞争,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测量技术水平及成果质量,向客户提供全面、周到、高质的技术支持。期间每年合同数在不断增加,合同额基本上每年递增。2001年以来,长江口地区经济高速发展,在新千年要开拓新领域、发展新方向、认识新朋友的经营发展思路下,全面实现对外服务的多元化发展方针,长江口局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在不断的提升。

长江口局的前二任局长-宋志宏、李键庸为事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贡献了自身的才华。在创业的初期,当时内部的压力是巨大的,很多人认为这是不务正业,是歪门邪道。单位的发展不能偏离主业的发展,市场经济下的营销手段更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不能容忍的,市场上挣来的钱也不能用来提高生活水平。面对这样的状况,宋局长反复提出要改变思路、解放思想。自己勇于承担责任、敢于接受风险的考验,大张旗鼓的宣扬迈向市场的三大好处: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稳定职工队伍;走向市场、锻炼队伍、提高活力;补贴事业费的严重不足、为国分忧、为水文事业作贡献。宋局长为了不断的扩大影响,带领经营人员走南闯北,四处宣扬长江口局的工作实力和技术优势。短短的几年里,长江口局的业务范围已不仅仅局限于长江口区域,海南、广西、福建、苏北沿海海域均留下我们工作的身影。宋局长到水文局赴任后,长江口局的横向工作有过一段时间的低潮。但很快李键庸局长适时调整了服务方向,进行内河的航道整治测量,让大家有事做、有活干,度过了一段最艰难的时期,鼓舞了士气、稳定了人心。在李局长任上的五年里,长江口局的对外服务有了长足的进步,奠定了长江口局全面发展的基石。没有这二位的辛勤劳动和锐意进取,就不可能有长江口今日的大好形势。

十几年来,长江口局依靠良好的外部发展条件,在长江委及水文局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干部员工团结拼搏、开拓进取、锐意改革,为长江口水文工作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在水文对外服务方面,服务于经济的发展、服务于工程的建设,紧跟时代的步伐、关注社会的需求。利用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服务领域和区域范围。在长江口区域的多项重点水上工程项目中积极参与,壮大了自身的实力、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单位在2007年能够成功搬迁上海也离不开领导层创新的决策,以及水文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良好的基础。

单位文化创新的动力源泉在于职工参与以及团队的共识。文化创新之所以对单位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它直接作用于人的观念意识、思维方式,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一个单位无论实力多么雄厚,它的单位文化建设一旦停步不前,失去了创新的动力,这个单位必将会成为强弩之末。对单位文化诸多构成要素,比如经营理念、单位宗旨、管理制度、经营流程等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重新构建,其关键点在于人的理念和思想要能与单位的事业经济发展步伐和外部环境变化相适应。

单位文化对于单位的推动作用得以实现,关键在于全体职工的理解认同与身体力行。为此,在单位文化变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增进职工对单位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增强职工的参与积极性,使新的单位文化能够在职工接受的基础上顺利推进。顽强的单位团队精神,是单位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条件。要把单位成千上万名职工凝聚起来,只靠金钱是不够的,单位必须具备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信念。对共同价值的认同会使职工产生稳定的归属感,从而吸引和留住人才。事实证明,单位只有形成了优秀的单位文化,才能打造一支战无不胜的职工队伍。

记得93年长江口局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海上测量是吕四小庙泓水文测验,还没有开测就是连续的大风,比大风更可怕的是严重的水土不服。一次出航还没有、一次海浪尚未遭遇,大部分测量人员就遭遇感冒、腹泻的困扰,许多人到医院挂点滴。好不容易大家身体刚刚恢复过来,风也渐渐平息下来,一出海,顿觉海浪滔滔,那和长江的浪又是完全两样,都是长周期的涌浪。然而,在这样的情形下,第一次海上测量任务还是在全体干部职工的坚持和努力下顺利完成了。这些年来海上生活已经是长江口局水文职工的工作常态了,而吴淞口以上长江的测验工作、陆上的工作只能算是“非典”了。当年许多在轻浪前狂吐的青年现在变成了在大浪中笑言的智者。单位发展至今已走过30年的历程,这其中包含着干部职工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和对单位文化的转变的认同和理解。

综合以上来看,单位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是一个大课题,需要有一个逐步探索,逐步深入的过程,需要领导和管理层下很大的功夫,才能实现质的突破,同时又必须依靠职工群众的积极认同和有效执行。只有两者真正结合起来,才能在单位制度的环境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文化创新与发展,这是时代的要求,是一个单位发展所追求的永恒课题。(该成果获2011年度长江委政研会、党建研究会优秀研究成果优秀奖))

课题负责人:曹平

课题组成员:张静、卢兴祥、杨广益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