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

对长江水文的眷眷之心

来源:《长江老年》 时间:2019-04-29 作者:王俊 编辑:周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1978年, 也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 ,那一年, 我很荣幸地考上了大学。1982年7月,我大学毕业来到长江委水文局,开始从事长江水文工作,至2018年10月退休时,我在水文行业工作了36年。可以说,我把自己人生的整个黄金时段都奉献给了我深爱的长江水文事业,也见证了长江水文一段全面发展的历程。

回望过去,长江水文人共同经历的一幕幕在我脑海里浮现,恍如昨日。1998年长江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在决定荆江分不分洪的重大问题上,准确的水文预报和科学的分析报告为中央正确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为最终战胜这场世纪洪魔当好了“参谋”。在多次抗洪斗争中,长江水文预报一次又一次显示了其无可比拟、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在三峡工程大江截流和明渠截流期间,水文局专门抽调精兵强将,夜以继日,精心测报,为截流提供科学依据,保证了截流的顺利进行。长江水文还开展了水资源评价和流域规划及工程水文分析计算工作,完成了长江流域和西南诸河两次水资源调查评价、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流域水资源规划等的水文分析计算及专题研究工作,完成了长江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等跨世纪工程的水文论证及设计工作;领衔了“七五”至“十一五”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有关的水文水资源领域的科技攻关;这些成绩和成果,对行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乃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多年不懈努力,水文局水环境监测能力显著提升,水质监测项目由上个世纪的不足60项,扩展到目前的120余项。2005年7月1日,全江118个中央报汛站全部实现了报汛自动化,圆了几代水文人的梦想,开创了全国水文自动化报汛之先河;长江预报调度系统的构建,为成功应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各场大洪水及水库群科学调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9年至2011年实施的水文测验方式方法创新,推动了水文监测的全面革新,揭开了以“巡测优先、驻巡结合、测报自动、应急补充”为指导的水文监测新篇章。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克难攻坚,奋勇开拓,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向社会各行业提供全面优质的水文服务,我们还走出国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水文局横向年收入从开始门面综合经营的数十万元上升到服务众多领域、众多行业的几亿元,有效促进了单位的健康发展。

进入新时代,我们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方针,紧紧围绕“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强化能力建设,奋力推进“四个水文”新发展,全力服务“四个长江”建设。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现在,我虽然退休了,但我认为,我们所有长江委的老同志都一样,对治江事业的热爱坚定如初、始终不渝,有必要时,随时听从组织的召唤。 (作者为长江委水文局原局长,《长江老年》2019年第1期卷首语)


责任编辑:周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