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

水文走过70年

来源:下游局 时间:2019-06-14 作者:孙泉 编辑:刘丰


哗,轰隆隆,连续数日的电闪雷鸣、暴风骤雨将长江下游大大小小水库、河床全部浇了透,盈满至溢,一片汪洋,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长江下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系曾名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南京河床实验站等,以下一律简称之为长江委水文下游局)设在安徽池州梅龙乡的大通水文站站房和部分观测设备淹没的情况下,水情观测员仍然坚守岗位,他们不断加设水位观测设备,精心记录这个历史上最大洪水。

1954年8月1日,他们在记录了长江下游干流有史以来最大流量,每秒92600立方米。这个数据至今没有打破,已经成为长江干流防汛抗旱和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参数,包括葛洲坝、三峡水利枢纽的建设。

这个数据来之不易,是在部分观测设备失效、测站被淹的情况下,以水文人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

那时水位观测设备就是沿着江边向岸上,从枯水期到可能出现的最大洪水位打上一排木桩,木桩上用尺子刻画出水尺读数,水位观测员每小时观测一次。

长江下游从入海口至大通水文站属感潮河段,当潮水至峰谷时,每15分钟加测一次,以便观测到峰谷值,这是水位观测。

流量观测。水文职工划着小木船在枯水期用铁砣拉着绳子量出河床深度,作图推算出每个水位时的过水面积,然后,用旋桨式流速仪测出流速。这样,每当有一个水位和流速,流量就可以推算出来了,这是流量最原始的观测方法。这种观测方法劳动强度大,误差大,人身安全系数小。

1954年,是祖国解放的第5个年头,新中国刚从8年抗日战争和3年解放战争中站立起来,百废待新,水文也一样,基础薄弱,发展维艰。

以水情报汛为例,在大通水文站,水情观测成果用两种方式报出去,一是电话,那时的电话是手摇式话机,拼命地摇,与梅龙镇总机接通后,用代码形式向总机员报发水情,总机员向管辖单位长江委水文下游局及有关防汛抗旱部门报送。管辖单位和防汛抗旱部门接到这些“密码”后进行译释。二是电报方式,为了尽快将重要水情传送出去,电报是当时最快的方式。但是,再快,也得要一天时间才能到达收件方。

至1988年,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已经多年,该局水文观测手段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依然停留在常规观测方法上,先进一点的就是建设了水位自记台。虽说是自记台,每天仍然需要人工换记录纸。流速测验有了测深仪和旋杯式流速仪,但是,每个程序都是人工作业,各自为阵,互不链接。

长江河道水文测量,采用的观测方法仍然是常规测量方法。测量长江下游一个中型河段的水下地形需要包括测船人员在内需要约40人左右的队伍,两个月才能完成。上级下达的5年一次长江下游重点河段河道地形测量还好,河道勘测人员全年还有一小部分时间在南京。当10年一次,该局管辖的九江至江阴600多公里长江河道地形全测,河道勘测人员几乎全年都奔波在长江上,就是测船临近南京江段,也不泊岸,抛锚江中,不让测量人员上岸,以免耽误第二天出工有诗为证:

长程河道测量忙,

全年奔波长江上。

测船到宁不泊岸,

抛锚定位水中央。

夜晚仰天看月亮,

水文儿郎想婆娘。

一年到头不见妻,

见面好似初识郞。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很贫乏,水文站由于远离都市,到了晚上只有看星星看月亮,收入还不如相同工厂工人的工资。社会的影响,繁重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以及野外作业顾不了家,造成了水文河道勘测没人愿意去,水文站刚招进的学生,见到如此工作条件和环境及待遇,招呼也不打,带来的生活设施也不要了,连夜走人。

1989年,刘雅鸣接任“一把手”,开始了改革发展之路。

改革之难是没有参照物可借鉴,没有人教你怎么做,关键是还没人允许你去做,尤其是水文,你的职责就是将防汛作为天大的事完成不出问题就行了,至于想汇入社会改革潮流,上级没给“红头文件”,要想改革发展,你没有“虎胆”,没有“猴精”,就不敢“动”,老老实实按部就班不吃亏,想椽子出头,弄不好,吃不了兜着走。这叫做: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位才32岁女“排头兵”一出手,就是自己研制设备,她认为:水文观测和水文河道勘测设备太落后了,劳动强度太大了,尤其是河道勘测职工花在水下地形测量的时间太长了。改革都这么多年了,我们水文仍然原地踏步,劳动强度依然没有改善,仪器设备还处在“手工”作业。

必须将水文勘测职工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腾出手为社会服务,提高职工的生活水平,确保水文职工队伍的稳定。

利用本单位已有的人才和设备,与大专院校和自动化研究所合作,顺利研制出长江CHC—Ⅲ测绘系统,这个测绘系统,全天候,不受视野影响,关键是设站少,节省人力,大大缩短了野外测绘时间,减轻了劳动强度。

为了显示该设备的“能力”,刘雅鸣斗胆地接下了对外有偿服务的第一个大单——太湖水下地形测绘。为什么要说是斗胆接单呢?因为长江水文当时还没有任何对外有偿服务的“官方”文件或会议纪要,就像研制长江CHC—Ⅲ测绘系统一样,成功了不一定是你成就,不成功,吃不了兜着走。

首战太湖。太湖水面宽阔,晴天肉眼望不到边,雨雾天咫尺天涯,如果采用常规经纬仪测量方法,根本测不了。所以,将长江CHC—Ⅲ测绘系统投入到对无线通讯和测绘系统测绘区域要求更高,更严的太湖,实际是以更高标准给自己创“牌子”。

“牌子”终于创出来了,时间短、效率高,尤其是投入人力物力大为减少。

长江CHC—Ⅲ测绘系统的成功,不仅使全局干部职工看到了先进设备是提高水文勘测效率的希望。同时,为社会有偿服务,弥补了水文经费的不足。

长江CHC—Ⅲ测绘系统的研制成功和首次开展对社会有偿服务,对于这两个“动作”,全局职工不仅没反感,反而觉得吹来了股新鲜的风,上级虽然没有表扬,但也没批评。这就给长江委水文下游局足够的肯定,这么一肯定,势不可挡,使该局踏上了水文发展之路。

对所属江西九江、湖口、彭泽,安徽安庆、大通水文站的水位观测设施进行改造升级。

经过改造升级,水位观测有了较大的进步,自记台水位自动观测由过去每天换记录纸,升级到每周甚至每月换一次。

长江CHC—Ⅲ测绘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水文河道勘测的效率。水文河道勘测中的测站设立,不再使用误差大的六分仪进行定位,全面升级到使用经纬仪。

虽然上述改革发展的举措,尤其是升级的仪器设备并不是当时最先进的。但是,敲开了改革发展的大门,就好像第一次吃螃蟹,看你怎么下手,看你敢不敢吃,万事开头难,所以,尽管前面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是那么铿锵有力,但是,对该局未来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刘雅鸣调上级工作之后,后续者没有停下改革发展的步伐,他们接过前者的“接力棒”,继续改革发展之路。

在长江委水文局的统一部署下,一方面,加快了水情测报自动化报汛方式方法的研制,另一方面,对水文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这些仪器设备基本上瞄准了世界先进的水文勘测方向。

2005年7月1日,该局5个中央报汛站与全江118个中央报汛站一起实现了水情信息报汛自动化。也就是说水情人工测报已成历史,开启了水文向现代化迈进的步伐。

水情信息自动报汛是水文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但是,要实现水文现代化,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多。但是,该局在长江委水文局的指导下,攻坚克难,对流速观测和泥沙观测进行了刻苦攻关。

2007年1月1 日,长江委水文下游局率先在全江采用走航式ADCP用于流量基本资料的收集。

走航式ADCP的应用,彻底改变了流速测验方式,大大提高了水文测验的精度,减轻了水文职工的劳动强度,将水文现代化建设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水文改革发展,摆脱了人工观测水情的历史,促进了水文现代化建设,提高了水文职工的生活水平,丰富了精神世界。燃起了水文职工爱岗敬业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长江水文之歌》为证:

晨曦里

我们值守在万里长江

浩瀚长河 热情奔放

灌溉沃土 滋润城乡

给我们带来幸福吉祥

噢,水文 水文

长江守护之神

风雨中

我们值守在万里长江

防汛抗旱 监测水情

保卫家园 保卫城乡

使洪魔安澜奔向东方

噢。水文 水文

把脉水的灵魂

烈日下

我们值守在万里长江

南水北调 三峡枢纽

造福华夏 植被四方

把水的能量释放

噢,水文 水文

诠释水的功能

星光里

我们值守在万里长江

繁星点点 城市村庄

人水和谐 健康长江

水是生命的希望

噢,水文 水文

长江守护之神。

未来哦

我们值守在万里长江

浪漫情怀 诗意长江

数据传输 北斗导航

现代化实现在望

噢,水文 水文

长江守护之神

水文改革发展的成果,不仅为自己的现代化建设助力,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广阔的服务,为改革开放中国民经济生产建设服务。他们不仅参加内河水文项目的咨询,还走向大海。

范围:南到广西北部湾,北到辽东湾的沿海海况调查;

内容:国家级项目有:葛洲坝水利杻纽、三峡水利杻纽、田湾核电站、港珠澳大桥、曹妃甸港口建设等。

开展了水文边缘项目的咨询与研究,如:水平衡评估、水下管道冲淤变化观测、水文气象观测、等。

同时,该局还将水文测验项目的触角伸向国际,开展了印尼巴厘岛海域和非洲某国河道水文测验、水文勘测等。

当今,水文不在默默无闻,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生产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一环。

长江委水文下游局立足长江,走向沿海,触角世界,将水文做大做强。

水情自动化测报的实现,从防汛抗旱的“顺风耳”和“哨兵”,成长为 “雷达兵”和“预警机”,快速准确地为洪水和旱灾到来之前提供技术支持。

从过去的防汛抗旱水情测报,河床冲淤变化分析发展到今天的全方位水文服务社会。在为社会提供水情测服、水文勘测服务的同时,还提供水文气象观测、水平衡测试和评估、海底管道监测、潮汐观测、水环境调查评价、地下水监测、桥梁、道路、港口等项目的建设。

回首往事,心潮澎湃。水文走过的70年,已经越过了一座座高山峻岭,已经淌过了一条条险滩激流,已经闯过了一道道荆棘藤蔓。

展望未来,豪情满怀。加油干,使劲赶,奋力向前,爬坡上坎。水文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但是,已经在路上,更是跑步前进。水情测报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水环境监测、水文勘测自动化正在建设之中。未来啊,水文将通过“北斗”接收和传播水文要素,为防汛抗旱、为国民经济生产建设而助力。



责任编辑:郑力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