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

高原水文站之行随笔

来源:上游局 时间:2021-11-09 作者:惠燕莉 编辑:杨秀川

近日,趁着前往石鼓、巴塘、岗拖等高原水文站护送仪器设备的机会,我们调研了解了边远基层水文站设备和资产管理现状,我也经历了一次难忘的高原水文站之行,期间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难以忘怀,时时回味。在此分享与大家。

随笔(一)

出发前,行政办公室主任张士君为我们送行,嘱咐路上注意安全。道完再见,塞满仪器设备的小面包车,在发动机的轰隆声中出发了。

这一路我们将先抵达攀枝花,然后一路去金安桥、石鼓,奔子栏、巴塘等站,最终抵达岗拖水文站。

接手资产管理工作以来,这是我最远的一次出差。心里充满期待,同时也对路途遥远和高原反应有些担心。

一同去的是科室的两位同事,唐春渝和蒋同斌,各有任务。行程由常奔波于这条输送线上的老唐负责,我们笑称他是唐总管。中午赶路,有时服务区停下,他俩乐呵呵吃个方便面,接杯水又坐回车里。两个老同志,老唐明年退休,老蒋晚一两年也退休。说实话,这一路我很佩服他们。坐在这个车上,想伸伸脚都有点困难,伸不直,车子上坡轰轰隆隆,下坡叮叮哐哐。坐了两天的样子,我算适应了车内的柴油味和噪音。老唐人细心,和林司机一路上,时而像个BOSS,安排和指挥得妥妥的。早晨给车窗除冰又像个“丘儿”,挡风玻璃擦得干干净净。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次有机会和他们一同出差,也着实体验了后勤工作的不易,也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做事井井有条,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精神,打心里感到敬佩。

一路前行,我们先到攀枝花分局卸了些设备,又收回一些。随后去攀枝花、三堆子、金安桥、石鼓等站。这趟出行我的目的是实地去测站看看,了解一线偏远测站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和难点,同时对攀枝花分局部分测站资产管理整改落实情况开展对照检查。

1.jpg

石鼓水文站“打个卡”

因奔子栏站职工无法赶回,我们经过测站便继续行进。30日晚上抵达海拔近3500米的德钦县。翻山越岭,弯道特别多,路不好走。我有点头晕脖子疼,加之早上头重重磕在车门框上,疼也不知是撞的还是高反。老唐备了药,化身唐医生交代我这个1粒、那个6粒。吞下这两样,过了一会感觉好了很多。夜里房间温度低,有点感冒了,吸气感觉很用力,怀疑是高原反应。醒来几道,发现时间还早,睁眼盼天亮。

31日,原计划抵达巴塘水文站。行至藏区,因检查站出了新政策,需要72小时核酸检测结果才放行,我们不得不再返回德钦县做核酸检测。一来一回,摇摇晃晃,在山路中8个小时过去了,做了核酸检测回来,已是晚上5点,赶紧把中饭和晚饭合在一起吃了。想想这已经是连续两天,没有停下来吃中饭了。今日回到德钦,明天重新出发。巴塘,来了哟!

2.jpg

早上出发时冰上涂鸦


随笔(二)

早上车子因低温无法启动,林司机躺在车底检修了很久无果。大家无奈,于是出奇招,烧好几大壶水给发动机提热,终于把它给打响,轰隆隆地启程了。先是拿核酸检测结果,而后前往巴塘水文站。

远处雪山、彩云、草原、牛群,蜿蜒曲折的公路,湍湍流动的澜沧江,一路美景,尽入眼中。“川普”语音导航,不忘时时幽默提醒:“前面有急转弯,你是不是要把我放飞哦!前面路口,注意慢行,你是想把我甩出去?咋啦,你还过弯漂移呢?”大家不时发出阵阵笑声,减轻了路途奔波疲劳,也时时提醒了注意行车安全。

翻过一座座山,一路路颠簸前行。

到达巴塘县城,天色已晚,没有来得及去站上。第二天一大早,车子直奔巴塘水文站。坐落在雪域高原的、充满藏族风情的、盼了很久想去看看的巴塘水文站,是什么样子呢?马上就要看见了,心里不禁有些兴奋和激动。顿时觉得,车子有些慢,也有些快。

终于见到了巴塘水文站。驻足环望,暖暖的阳光,滔滔的江水,魏巍的高山,美美的民居,巴塘水文站点缀其间,既玉树临风,也亭亭玉立,是雪域高原一抹亮丽的水文风景。

3.jpg

巴塘水文站资料图片 黄志强 摄

巴塘水文站职工非常热情,大家互道问候,一番亲切寒暄。卸下并交接送来的设备后,傲次乃陪我到各个楼层,仔细核实测站每件设备。一问一答间,他对所有设备和家当,如数家珍,让人很是佩服。

绕到水文站背面,回头看到2018年白格堰塞湖溃决洪水的洪痕标记,刻画在站房近二楼的位置。标记虽然简单,背后的故事却让人十分动容,也见证和记录着上游局众志成城,顽强拼搏,攻坚克难,鏖战白格,不辱使命的难忘故事。时间真快,11月3日,白格堰塞湖抢险救灾水文应急监测,转眼已经过去三年了,巴塘(五)站也满3岁了。

4.jpg

查看设备情况

一番忙后,傲次乃拿来巴塘苹果给大家品尝,很是香甜。老唐笑着说,揣个在路上吃。下载整理好资产月报数据,我们坐回车里,继续下一站,再见了巴塘!岗拖水文站,等到!


随笔(三)

早上零下5度,我们采取先前办法,烧开水给面包车加热,然后启动。从巴塘出发,去岗拖水文站,我们选择最近的一条路,先走318线,后上215国道,先至白玉县,后到岗托镇。

这条路看着距离最短,但特别难走。车子在石子路上缓慢地颠簸着,也像有了高原反应,特别吃力。不容易,“小面包”也尽力了,能跑长途的“小面包”也是“汗血宝马”!

路上,米拉雪山雄伟、漂亮,雪域高原风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高寒和高反带来的不适,也渐渐被赏心悦目的感觉所中和。翻过雪山,“小面包”明显有力了,跑得轻松欢快了。

5.jpg

路途风景

岗拖水文站是长江水文海拔最高、最上游的水文站。车子慢慢靠近那里,以前在网上报道中看到的、在同事们口口传讲中听到的,许多关于岗拖水文站和张斌的感人故事浮现脑海,敬佩和感动之情油然而生。岗拖水文站是什么样子,马上就可以一睹真貌了。

到了!醒目的门牌,干净的院子,挺拔的站房,成荫的树木,奔腾的江水,洁白的云朵,高耸的山峰。岗拖水文站既有想象中的美丽高原画风,更有身临其境的朴实亲切。这里虽然山高水远,条件较为艰苦,但工作有序,环境整洁,可以看出,上游局的平常工作部署,都能及时在这里落地生根。

我们和藏族观测员一番寒暄,大致了解近来有关情况。老唐和老蒋,两人不顾一路疲劳,认真细致地清点和交接设备,一二三四交代得非常清楚。随后,观测员带我逐一查看资产和设备使用管理现状。走进办公室,第一印象就是整洁有序,比如打印机用毛巾遮盖,揭开一尘不染,状态标识清晰醒目。柜子上摆放着一台大收音机,很有年代感,可以想象,它为岗拖水文站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新闻、信息和故事,陪伴着水文站职工度过了一个个坚守、奉献、充实的寒来暑往。

6.jpg

岗拖水文站 资料图片

岗拖水文站实行巡测以后,根据安排,张斌有时在岗拖水文站坚守,有时在巴塘水文站工作,此时没有在这里。关于他的一幅幅镜头画面,一个个感人情景,让人印象十分深刻。

参加工作16年来,张斌舍小家、顾大家,“一人一站”无怨无悔坚守在长江水文最上游、最偏远的岗拖水文站,开展水位、流量、雨量、蒸发等水文测报工作,为金沙江防汛抗旱作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他众望所归,被评为长江委第二届“最美一线职工”。

2018年金沙江“11.3”白格堰塞湖险情发生后,张斌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冒着生命危险和零下十多度严寒,连续10余天昼夜开展水位观测和报汛,为抢险救灾提供了重要决策支撑,被长江委评为“两江”堰塞湖处置暨防汛抗旱先进个人。

2019年6-7月,湖南广播电视台摄制组专程前往岗拖水文站,深入采访张斌,制作了《一江一站一生情》专题报道,在湖南卫视芒果TV《可爱的中国》第一季第五集播出不久,网络观看量就达500多万人次,生动体现了上游局一线职工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的鲜明品格。

跟观测员聊天时,他对张斌充满敬意和钦佩,认为他艰苦朴素,待人很真诚,工作很踏实,业务很熟练,水文站里里外外的事情,总是心中有数,很少有差错。看得出来,观测员讲得很实诚,是发自内心的,不时比划着大拇指。

7.jpg

岗拖水文站 资料图片

事情办妥后,走上大桥,我转到岗拖水文站对岸。放眼望去,江水滔滔,群山巍巍,岗拖水文站犹如一颗美丽的明珠,镶嵌在金沙江畔。数度春秋,初心不渝,经历高原风霜雨雪和洪浪洗礼,岗拖水文站更加坚实挺拔,忠实履行职责,静守一方安澜。

此次高原之行,已抵达终点站。来时兴奋,归途思感。上游局当前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每个职工有责任、有义务,在本职岗位努力拼搏,作出贡献。今后,怎样更加干好本职工作,岗拖水文站和那里的故事,给予了我许多触动、启迪和思考。

岗拖水文站,再见!后会有期!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