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之家

[道德微讲堂]学习《习近平用典》①

来源:《习近平用典》 时间:2019-04-29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部 编辑:周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讲话、著作等,一个最为深切的感受就是,他善于用典,常常古为今用、推陈出新,不断激活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

从今天起,长江水文网推出“道德微讲堂”---学习《习近平用典》系列,通过原典、解义和解读等形式,对《习近平用典》一书进行摘要学习。

走进文化、加强学习、提升素养,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就会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原典

呜呼!先王肇修人纪,从谏弗咈,先民时若。居上克明,为下克忠,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以至于有万邦,兹惟艰哉!

---[上古时代]《尚书·商书·伊训》


■释义

上面这段话出自《尚书.伊训》。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去世后,右相伊尹扶立其嫡长孙太甲为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教导太甲。这段话当时史官记录的伊尹的言论。

伊尹教导太甲说:“居上克明,为下克忠。”在上位者能够明察下情,这样在下位者才能够对上竭诚。“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对已要严格约束。

“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便被视为个人良好道德修养的重要标志之一。唐代文学家韩愈在《原毁》中说:“其责已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清初思想家唐甄的《潜书》有言:“与人当宽,自处当严。”可见,伊尹所言堪称嚆矢。


■解读

习近平同志曾经提出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自省意识,是要经常自我约束,经常自我反省,“检身若不及”。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克己修身的民族,习近平同志多次引用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都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尚书》中的这句话,已对自我的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道德要求对举,讲的正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能只知道责备别人,总在别人那里找不是,而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才能既促进团结,又改正错误;既给人空间,又让人进步。“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可谓道德原则中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辩证法。



责任编辑:周明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