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之家

长江水文创新工作室案例展示(三)

来源:上游局 时间:2021-08-30 作者:张娜 闫龙增 项雪峰 编辑:杨秀川

编者按:近日,水文局6个创新工作室获“长江委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命名。这些创新工作室在推动长江水文科技创新,引领职工立足岗位学技术、善钻研等方面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请听他们说。


【张娜创新工作室】开出更多鲜花 结出更多果实


采访:祝贺工作室荣获长江工会命名并获通报表扬和奖励。这对你来说,算是锦上添花。因为前不久,你也荣获了长江委先进个人荣誉表彰。

张娜:谢谢!过奖了,都是上级支持,领导关心,大家用力的共同结果,功劳和成绩是大家的!

采访:谦虚啦。请谈谈创新工作室现在的主要情况。

张娜:好的。工作室成立于2018年10月,起初名字叫长江上游水文预报调度创新工作室。2019年12月,受到长江委水文局工会命名。工作室现有10名成员,其中6人具有硕士学位,专业涉及水文水资源、气象学、河流动力学、计算机等方面,成员的专业、学历、年龄等结构比较合理,是一支集网络信息建设、水文泥沙情报收集、整理转发、水文泥沙预报、水库调度等多功能的技术创新攻关团队。工作室还有一名技术经验非常丰富的专家,他就是水文局首席预报员、水情预报室主任汤成友,可以说是我们工作室的“资深成员”。

采访:非常不错!工作室很有实力、很有潜力、很有朝气。你是上游局团委书记、水情预报室副主任,还是长江委水文局首届技术能手,多次获得省部级荣誉表彰。作为工作室负责人,请问工作室成立之初有哪些困难和体会?

1.jpg

张娜创新工作室

张娜:万事开头难,工作室创立之初,感到不小的压力和挑战。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作为新成立的一个团体,此前没有相关经验,心里多少还是有些打鼓,担心能不能把工作室搞好。我暗暗给自己打气,就把困难当成一块磨砺石吧。办公场地、规章制度、人员“招募”、经费保证、运行模式、工作机制、台账资料、方法措施等,结合实际,想方设法去研究、落实、推进。每个人还要完成日常繁重工作任务,只有挤出时间来筹备工作室和开展工作,大伙儿受了不少辛苦。得益于水文局工会多次现场检查指导,得益于上游局领导关心和支持,得益于部门同事大力帮助,一个个问题逐步得到解决,工作慢慢步入正轨,渐渐有了起色。特别是上游局为我们在职工活动中心专门配备一间办公室,经过一番布置后有模有样,环境很舒适。工作室年轻小伙子们,即使没有工作室任务时,也喜欢到这里来坐坐看看。他们常说:“娜姐,我觉得那项工作有点难度,需要花点功夫,搞点创新,你让领导把任务丢到工作室来嘛。”看到大家的干劲很足,我也更加有信心和力量,去干好工作室的事情。

采访: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干好一件事情,离不开团体共同努力。创新工作室重点在“创新”二字,请谈谈工作室在创新方面的主要成绩。

2.jpg

防汛会商

张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贯彻新发展理念作出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创新已经成为时代的一个鲜明特征。上游局2021年工作会议,也对贯彻技术立局、人才兴局理念,开启“十四五”发展新格局作出了部署。我们不忘建室初心,紧紧依靠上游局支持和水情预报室部门平台,找准定位,聚焦任务,认真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攻关。主要做法是,创新项目实行负责制,以课题为单位,成立项目组;以开展水情预报与水库群调度一体化研究为核心,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和范围;主动承担科研专题,统筹弹好“生产、学习、科研、转化”四部曲。积极申报国家及各级政府性基金项目,并联合培养了多名硕士研究生。截至目前,完成《三峡水库运用后重庆主城区防洪形势分析及对策研究》等20多项创新研究成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参与编制行业规范1项,在国内学术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0余篇,获技术专利3项、软件著作2项,成员出版或参与出版专著多部,多人次获湖北省、重庆市、长江委科技进步表彰。

采访:实力确实不容小觑,真佩服你们。现在工作室主要忙些啥呢?方便透露吗?

张娜:工作室致力于长江上游水文预报新常态,以及基于水利工程调度影响的水文预报方法等探究。目前正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水文、气象及入库流量信息实时监测与预报技术(2018YFC1508602)》研究,出版一部专著,投稿一篇SCI论文,预计今年底将开展项目结题验收。积极开展《嘉陵江草街航电枢纽库区动态洪水风险增强虚拟现实系统研究》,将科技创新与水库防洪运行调度实践相结合,实现水库调度决策成果和风险可视化、直观化,助力洪水科学调度。承担雅砻江锦屏二级、乌江索风营、乌江渡水电站最小下泄流量优化实验研究等创新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生态效益。目前我们也正在申报一项相关的发明专利。张世明局长、肖忠副局长,也经常关心过问工作室工作进展情况,帮助解决有关困难和问题。

4.png

水旱灾害防御研究成果展示

采访:那够忙够辛苦的!预祝你们取得更大更好的成绩。工作室年轻小伙子多,他们有学问、有热情、有干劲,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或特别难忘的事儿?

张娜:工作室的年轻人肯干、敢干、会干,有股子钻研劲儿和拼搏劲儿。印象最深的是去年,我们承担重庆市水利局开展的长江、嘉陵江超标准洪水防御调度演练方案编制,因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在部门负责人指导和安排下,工作室全体成员连续20多天封闭研究,潜心编写演练方案。有的父亲病重,有的刚生小孩,需要亲力照顾,都默默克服了困难。不怕苦,不怕累,大家每天从早8点工作到凌晨1点,终于齐心协力“啃下”这块硬骨头,助力演练取得圆满成功。为响应水利部在全国第一次大范围开展超标洪水防御工作,工作室全体成员查文献、请专家、做讨论、编软件,硬是攻克了许多难关难题,出色地完成了有关工作。大家打趣地说:“工作室不是‘空头支票’,有了‘名份’,更要有‘实力’,要从实力的地位,去展示形象和发挥作用。”每当回忆这些情景,很受感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3.jpg

昼夜开展问题会诊

采访:水利部、长江委都提出,要强化水旱灾害防御“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手段。请问工作室依托水文预报主导专业,在提升青年职工“四预”相关技术能力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张娜:强化“四预”能力,当好防汛尖兵和耳目,支撑水旱灾害防御,是我们水文人的主职主业,也是本工作室的重点研究方向。我们以青年成员为主力,着重采取了以下举措。一是建立评估制。从工作成绩、科研成果、综合能力等方面,对青年成员做了基础评估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建立合适的人才梯队。二是建立小组制。每个小组权衡考虑年龄、专业、职称等情况,确保技术力量相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四预”技术研究,交流问题,“比拼”成绩,增强工作室内生动力和战斗力。三是建立论文达标制。每个小组每季度完成一篇质量较高、论点较新、实用较强的论文,并进行内部评审、答辩和交流,优秀论文向水文局和上游局青年论坛或技术期刊投稿,同时建立论文评比积分制。四是建立问题会诊制。要求每个青年成员必须定期提出技术问题进行交流,鼓励钻“牛角尖”和“吹毛求疵”,提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五是建立月会制。每月召开一次“例会”,总结下工作,布置下任务,提些工作要求。通过以上“五制”措施,青年成员综合能力水平明显提升,对他们职称评审、申报技术能手、推优表彰都有很大助益。

6.png

中央电视台采访

采访:确实是实打实的措施。2020年,长江上游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洪水,请问工作室围绕水文预报,开展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张娜:洪水远去,洪声仿佛依然响彻耳畔,那是我们经历最难忘、最不平凡的一个汛期。紧要关头,工作室青年们昼夜坚守,主动担当,在无历史水文预报资料可参考的情况下,动态调整洪水预报方法、方案,采用水文与水力学模型耦合等多种方法外延预报方案,为成功应对大洪水发挥了积极有力的作用。期间,先后两次到重庆市政府研究室,通宵配合编制防洪抢险有关技术材料;多次接受重庆广电采访,解答社会大众关心的防汛问题。还配合中央电视台开展《应急时刻》纪录片拍摄采访。

采访:急难险重关头,体现的是担当作为,也闪现一幕幕高光精彩时刻。请谈谈下步工作室有什么打算?

张娜:获长江工会命名和通报表扬,是上级对工作室的充分肯定,更是鞭策和激励。我们将以此为契机,珍惜荣誉,再接再厉,发扬不怕困难,勇敢攀登的精神,努力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切莫辜负大家对工作室的期望。重点有四个方面:一是持续完善工作机制,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二是当好助手和“孵化器”,完成局领导和部门交办的技术创新任务;三是发挥青年主力作用,持续激发工作室潜力和活力;四是打好“请进来”和“走出去”两张牌,拓展创新合作“朋友圈”。说了这么多,关键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去。

采访:感谢接受采访。真心期待工作室团队在未来的日子,开出更多鲜花,结出更多果实。



责任编辑:杨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