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以下简称长江委水文局)是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正局级),成立于1950年2月,总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所辖8个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环境监测中心)分布在昆明、重庆、宜昌、荆州、襄阳、武汉、南京和上海等地。在长江干流及重要支流控制断面设有水文站117个、水位站199个,地表水水质监测断面353个、水生态监测断面20个、地下水监测井432口,河道断面4822个。全局现有在职职工近1800人。拥有水利部首批颁发的甲级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质证书、水资源论证资质证书和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首批颁发的甲级测绘资质证书。2003年通过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22年取得了环境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标志着长江委水文局达到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三管理体系”)要求。
长江委水文局是为长江流域综合治理、水旱灾害防御、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和可持续利用等开展流域水文站网建设、水文水资源监测、水环境监测评价、河道水库测绘、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气象预报、水文分析计算、水文自动测报、河道泥沙演变研究等工作的专业水文机构。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水利公益行业专项等许多重大课题的研究。
多年来,长江委水文局为流域防洪减灾,葛洲坝、三峡、南水北调等一系列工程的设计、施工,以及流域规划、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分析研究和设计成果,收集了较为完整的系列水文测验资料近3.5万站年,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应对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青海玉树大地震、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湖北监利“东方之星”号客船翻沉和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等重大突发公共水事件中,积极开展水文应急监测与预测预报,为抢险救灾的顺利进行做出了重要贡献。
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自2003年长江委开展绩效考核以来,连续20年被长江委绩效考核为先进单位。
1、指导长江流域和澜沧江以西(含澜沧江)区域内(以下简称流域内)水文工作。负责编制流域水文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2、按照规定和授权,负责流域内水文和河道监测站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负责流域内水文基本建设规划的编制和中央补助地方水文基本建设项目的审核与监督。承担相关水环境监测站网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3、按照规定和授权,负责流域内水文及河道监测工作,负责流域重要水域、直管江河湖库及跨流域调水的水量水质监测工作。承担流域内相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监测工作,承担流域内重大突发水污染、水生态事件的水文应急监测工作。
4、负责流域防汛抗旱的水文及相关信息收集、处理、监视、预测预报工作。负责流域重点防洪地区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库的暴雨、洪水分析预报。负责编制长江流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文预报方案,发布流域水文情报预报。
5、负责流域水文监测数据的统一汇交和审查刊印工作,发布流域基本水文信息。承担流域水文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承担流域水资源公报、泥沙公报的编制工作。
6、根据委托,承担流域内设立或撤销专用水文站的技术审查,承担流域内重要规划、重点项目建设和水资源管理等水文监测资料使用的技术审查,承担流域内国家基本水文测站上下游建设影响水文监测工程的技术审核。
7、承担流域水质分析、评价及研究工作;开展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库、湖泊、滨海等河势演变基本规律的实验和分析研究。
8、开展流域水文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分析研究工作。开展流域内有关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设计工作。
9、组织协调流域地下水监测工作。指导和监督对流域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有重大作用的地方水文测站的业务工作。
10、承办上级交办的其它事项。
党组书记(任职时间:2021年9月) | |
局长(任职时间:2019年2月) | |
党组副书记(任职时间:2022年4月) | |
副局长(任职时间:2019年3月) | |
党组成员、副局长(任职时间:2020年4月) | |
党组成员、副局长(任职时间:2020年11月) | |
党组成员、副局长(任职时间:2022年10月) | |
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任职时间:2024年7月) | |
总工程师(任职时间:2021年9月) |
长科院水文测验处 (1959.11~1964.5) | 张干(兼) | 处长 | 1959.11~1964.5 | |
李云亭 | 副处长 | 1959.11~1964.5 | ||
王 义 | 1960.7~1964.5 | |||
王秀林 | 1964.3~1964. | |||
唐日长 | 1959.11~1964.5 | |||
长办水文处 (1964.5~……) | 张 干 | 处长 | 1964.5~...... | |
王秀林 | 副处长 | 1964.5~...... | ||
韩承荣 | 1964.5~...... | |||
杨绩昭 | 总工 | 1964.5~...... | ||
长办水文处革委会 (1970.6~1972.12) | 王秀林 | 主任 | 1970.6~1972.12 | |
陈永弟 | 副主任 | 1970.6~1972.12 | ||
于钟黎 | 副主任(群) | 1970.6~1972.12 | ||
刘载生 | 1970.6~1972.12 | |||
杨 阶 | 1970.6~1972.12 | |||
长办水文处 (1972.12~1980.9) | 陈永弟 | 处长 | 1972.12~1978.7 | |
貟 臣 | 1977.9~1980.9 | |||
张 干 | 副处长 | 1972.12~1979.3 | ||
刘增民 | 副处长 | 兼重总主任 | 1972.12~1978.4 | |
杨希哲 | 兼汉总主任 | 1972.12~1973.10 | ||
李官祥 | 兼南实站主任 | 1972.12~1980.9 | ||
许广树 | 兼荆实站主任 | 1972.12~1976.2 | ||
王 义 | 兼丹实站主任 | 1972.12~1980.9 | ||
邱执印 | 副处长 | 1975.11~1980.9 | ||
邹兆倬 | 1978.2~1980.9 | |||
梁景祥 | 1980.4~1980.9 | |||
杨绩昭 | 主任工程师 | 1972.12~1980.9 | ||
韩承荣 | 1980.4~1980.9 | |||
长办水文局 (1980.9~1990.8) | 邹兆倬 | 局长 | 1981.1~1984.3 | |
季学武 | 1984.5~1990.8 | |||
邹兆倬 | 副局长 | 1980.9~1981.1 | ||
韩承荣 | 1980.12~1984.5 | |||
邱执印 | 1980.9~1984.7 | |||
季学武 | 1984.3~1984.5 | |||
陈金荣 | 1984.5~1990.8 | |||
涂善超 | 1984.5~1990.8 | |||
韩承荣 | 主任工程师 | 1980.9~1980.12 | ||
韩承荣 | 兼主任工程师 | 1980.12~1981.3 | ||
韩承荣 | 总工 | 1981.3~1986.12 | ||
向治安 | 代总工 | 1987.2~1990.8 | ||
邱执印(兼) | 纪委书记 | 1980.01-1984.04 | ||
胡家林 | 1984.04-1993.08 | |||
长委水文局 (正局级) (1990.8~......) 1990年8月,水利部批准水文局为正局级单位。1991年2月,局级正、副职干部逐步按相应级别调正。 | 季学武 | 局长 | 1993.5~1999.1 | |
徐安雄 | 1999.1~2002.1 | |||
岳中明 | 2002.1~2004.9 | |||
魏山忠 | 2004.12-2006.11 | |||
王 俊 | 2006.11-2018.11 | |||
季学武 | 党委书记 | 1993.8-1997.12 | ||
徐安雄 | 1997.12-2002.01 | |||
宋志宏 | 2004.12-2008.04 | |||
宋志宏 | 党组书记 (2008年4月,经长江委党组批准,长江委水文局党委改设为长江委水文局党组) | 2008.04-2016.09 | ||
张翾 | 2016.09-2017.06 | |||
戴润泉 | 2017.06-2019.04 | |||
陈敏 | 2019.12-2021.07 | |||
宋志宏 | 纪委书记 | 1998.01-2008.04 | ||
宋志宏 | 纪检组组长 | 2008.04-2009.05 | ||
戴润泉 | 2009.05-2010.06 | |||
季学武 | 第一副局长 | 1991.2~1993.5 | ||
许鹏程 | 副局长 | 1991.2~1993.11 | ||
陈金荣 | 1993.8~1997.12 | |||
徐安雄 | 1993.8~1999.1 | |||
刘雅鸣(女) | 1993.10~1995.3 | |||
胡玉林 | 1997.7~2002.3 | |||
季学武 | 1990.8~1991.2 | |||
陈金荣 | 1990.8~1993.8 | |||
涂善超 | 1990.8~1994.6 | |||
李键庸 | 2006.11~2014.12 | |||
刘东生 | 2002.09-2020.01 | |||
徐剑秋 | 2015.04-2020.03 | |||
郭一兵 | 总工 | 1990.8~1997.12 | ||
罗钟毓 | 1997.12~2001.08 | |||
金兴平 | 2001.08~2006.08 | |||
向治安 | 代总工 | 1990.8~1993.8 |
1950年2月 | 长委建立测验处 |
1953年 | 撤销长委测验处,成立长委水文处,主管全江水文工作 |
1956年 | 长委改称长办,长委水文处随之改称长办水文处 |
1959年 | 水文处与长科院合并,成立水文测验处 |
1964年5月 | 水文测验处从长科院分离,恢复长办水文处 |
1966年 | 成立“水文系统革委会”,后改称水文处革委会 |
1972年12月 | 撤销水文处革委会,恢复水文处建制 |
1980年9月 | 水文处改为水文局(仍为正处级) |
1989年6月 | 长办更名为长委,长办水文局随之更名为长委水文局 |
1990年8月 | 水文局升格为正局级机构 |
1、1950年2月,中原临时人民政府所属农林水利部分开,组成长江水利委员会,直属中央水利部,会址驻汉口,主任为林一山。会内设测验处,下设水文科,主管全江水文测验工作。1954年,撤销测验处,另成立水文处及测量总队。
2、1950年,长委测验处组织力量对长江干流李庄~巫山河段历史洪水进行调查,查到1870~1949年间11个大水年份的洪水资料。同时,为了解各水文站1931年、1935年、1949年洪水位,对宜都至大通河段历史洪水进行调查,查到洪水点据59处。1954年该会还对汉江干流白河至襄阳河段的历史洪水进行调查,共调查接测洪水痕迹300余处。同期,调查长江干流沙市、武汉河段历史洪水,查到1560~1935年间五个大水年份的洪水点据16处。
3、1953年2月21日,长委主任林一山向毛泽东主席汇报长江流域规划时,毛主席说:“要驯服这条大江,一定要认真研究长江的水文资料,你们研究得怎么样?”又问“长江流域的气象特点是什么?暴雨区的分布怎么样”?“长江水灾成因,主要是什么”?林一山都一一作了回答。
4、1953年9月,长委第一次组织历史洪水调查队,对汉江上、中游进行洪水调查。经过查勘访问,查到了1583年洪水的碑刻。根据洪水痕迹调查测量和流量估算分析,确定该次洪水频率为0.26%,为汉江流域规划提供了重要的水文依据。
5、1953年9月27日,长办重庆水文总站在嘉陵江干流北碚水文站建成长江第一座岸上操作的大型机动水文测验缆道。
6、1957年7月,长办水文处在武汉试验成功无线测流器(用一条悬索传输流速仪信号)。1958年3月,水利部水文局委托长办水文处在武汉举办学习班向全国推广这一技术。全国各省(区、市)和各流域的水文部门均派人参加。1959年,此项成果曾作为技术交流项目提供给苏联。
7、1958年7月,长办荆江河床实验站技术员韩其为在南京观测队协作下,运用航空上的远读磁罗盘,试制成一部新型自动同步流向仪,被命名为“长江58型流向仪”。经初步鉴定,其观测精度已达国际水平。同年10月15日,为了奖励韩其为这项创造,苏联电站部代表团团长巴连柯在北京向他授予奖章和奖状。
8、1958年7、8月,长办林一山主任在武汉向毛泽东主席汇报了长江泥沙及三峡水库寿命问题。当谈到三峡入库泥沙每年约5亿吨,约200年水库可能淤满时,毛主席沉思后说:“这是百年大计、千年大计,只两百年太少了。”指出要研究水库长期利用问题。毛主席在武汉期间,还参观了长办研制的新回声测深仪和其他技术革新成果。
9、1958年,长办在唐河建成祁仪径流实验站。建站目的和任务为:暴雨径流关系的观测研究;降雨径流形成的物理过程的实验研究;人类活动对降雨径流影响的观测研究;小河、溪沟测验方法及工具的研究,为大规模发展小河观测积累经验。该站于1971年1月撤销。
10、1959年2月,长办水文处成立凯江水利化观测队,队部设于四川绵阳专区农水局内,由重庆水文总站领导。观测站点在长办主持下,由水科院水文所、华东水利学院、四川省水文总站先后多次共同查勘选定。实验区采取“大区套小区、小区套单项”的布站原则,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总控制面积上,建有5个径流场,23个测流堰槽,46处水尺,68处地下水观测点,12处测流断面,60处雨量点,2处气象场和1个水面蒸发池等。当时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径流实验基地,后改称凯江径流实验站。该站于1971年1月撤销。
11、1960年5月11~21日,长办水文测验处在湖北沙市荆州实验站召开全江水文技术革命沙市现场会议,全国各省(区、市)和流域机构的水文部门的水文部门共30多个单位参加。水电部水文局副局长王子平参加了会议。会议交流了经验,评选了先进,还以“赶庙会”的形式,边参观边讨论,对全江水文革新产品进行了配套和鉴定。
12、1962年6月26日晚,长办在汉口的新办公大楼西头发生倒塌事故。经分析,系由地下室长期存放的汽油桶放出的汽油蒸汽爆炸所致。该处存放的全部水文档案资料、水文原始记载簿和水文年鉴等经抢救清理后,损失仍较严重。7月17日长办将损失情况和继续补救措施等报告水电部。出事后,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传达毛主席指示:水文资料复制3份,存放各地保管,一防止毁坏,二备战措施。
13、1966年4月2日,为兴建三峡枢纽提供研究资料,长办水文处通知所属重庆水文总站、汉口实验站、宜昌及寸滩水文站等单位迅速开展卵石推移质测验工作,以测定卵石是否通过三峡。4月20日成立寸滩卵石推移质试验组,以器测法为主,坑测法、标记法也同时进行,坑测法的测坑计有4个,在长江三峡的铜锣峡,于8月8日投放了32颗钴60标记卵石,1967年1月7日在三峡出口处的宜昌水文站仅找到1颗。
14、1975年4月17~26日,长办水文处在汉口主持召开第一届长江流域汛期长期水文气象预报讨论会,有关省(市)气象部门、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共59个单位参加,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系统首次召开的分析预报当年汛期旱涝趋势的长期水文气象预报讨论会。除讨论了1975年长江流域旱涝趋势外,还交流了长期预报方法、经验及科研成果。此后,每年汛前召开一次,讨论当年汛情发展趋势和交流经验。
15、1975年12月6~13日,长办水文处邀请青海、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湖南、陕西、河南、江西、安徽等10省水文总站,昆明勘测设计院和重庆电业局,在汉口召开长江流域水文年鉴整编刊印机关协商会议,长办所属各总站、实验站也派人参加。会议针对《水文测验试行规范》和《水文资料整编刊印图表填表说明》中提出的在审编刊印中需统一的问题进行了协商讨论。通过讨论,制定了《长江流域水文年鉴整编刊印机关关于执行<水文测验试行规范>中若干问题的协商意见(初稿)》,并确定从整编1976年水文资料时开始执行。
16、1976年1月28日,水电部水利司同意长办在其负责汇编的《水文年鉴》中选择一册于1976年用计算机进行复审、刊印。长办选定第六卷第一册开始工作,于11月下旬完成,是为全国第一本电算整编刊印的《水文年鉴》。
17、1977年3月3~10日,受水电部水利司委托,长办水文处在汉口召开电子计算机整编《水文年鉴》经验交流会,26个省(区、市)水文总站、东北院、成都院、黄委、国防科委、四机部六所、南京自动化所、陕西水科所以及有关大专院校等共70位代表参加。会议认为:电算整编具有提高工效,提高质量的特点,可大大促进水文技术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建议积极宣传,作出规划,培训骨干,普及技术,加强协作,继续提高。7月3日~9月8日,部水利司委托长办在湖北襄阳举办电算整编水文资料短期训练班,全国21个省(区、市)的24个单位,57名学员参加。自此以后,电算整编逐步推广。
18、1978年4月1日,根据水电部的指示:为满足江苏省水利局制定长江口整治规划的需要,要求长办开展河口段观测研究工作。据此,长办水文处着手河口建站工作,1979年征得江苏省同意,在太仓浏河镇设立长江河口实验站。1984年1月改名为长江口水文实验站。
19、1980年9月20日,经水利部同意,长办水文处改为水文局,不另增加编制。
20、1981年4月1日 长办水文局洞庭湖水文勘测队成立,实行站队结合,该队队部设在茅草街,为长办站队结合开展巡测之始。
21、1982年2月9日,长办根据水利部批示,在宜昌水文实验站基础上,筹备成立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水文实验站。3月27日实验站召开成立大会。8月25~28日,长办水文局邀请规划、设计、科研等单位代表30余人在宜昌开会,讨论葛洲坝工程1982~1985年水文泥沙观测工作,制定了6个观测项目、33个研究专题的规划。
22、1983年10月,由水利部第一次下达进行长江口全潮测验在徐六泾、青龙港、三条港等处进行同步全潮测验的任务,以收集长江口大潮、小潮、寻常潮的流量、泥沙、含盐度等运动变化资料。水文局为了此次全潮测验,从局机关、汉口水文总站、南京河床实验站及我局共抽调职工310人,测轮4艘,连同租用渔轮及渔轮船员,共20艘轮船,410人参加。
23、1984年6月,长办水文局主编的《水文测验国际标准与说明》第一集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学习研究国际标准中的有关规定,还编译出版了《水文测验误差研究文集》。
24、1984年11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水电部副部长李伯宁,原长办主任黄友若等领导到重总北碚水文站视察。
25、1985年1月10日,长江上游西部地区新设金江街、奔子栏无人值守站建成,长办派员验收。1月23日重庆水文总站成立“金沙江水文勘测队”,负责两站巡测工作,队部驻渡口,队长民主选举产生。10月31日又在金沙江支流松河设立古学水文站,开始观测。
26、1986年1月13~15日,陆水流域自动测报系统在长办主持的陆水现场验收会上通过验收。该系统为世界气象组织“自愿合作计划”资助,由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无偿提供全套遥测预报设备的项目。1984年12月美国SM公司设备运抵湖北蒲圻,长办水文局用3个月时间完成安装调试,全部开通。1985年该系统遭受雷击,主控室接收机和译码器等被击毁。至1986年4月经全面整修后正式投入生产。
27、198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水电部成立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组长钱正英、副组长陆佑楣、潘家铮(兼技术负责人),下设14个专家组。水文组由顾问刘光文、陶诗言、谢家泽,组长陈家琦、副组长陈志恺和12位专家组成。1988年6月提出论证报告,主要结论有:三峡工程水文情况基本清楚,长办提出的三峡水文设计成果可以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依据。根据现有泥沙资料看不出三峡以上来沙有系统增大趋势。泥沙组由顾问严恺、钱宁、张瑞瑾、杨贤溢、石衡,组长林秉南、副组长窦国仁、谢鉴衡和24位专家组成。1988年2月提出论证报告,主要结论有:三峡水库采用“蓄清排浑”方式运用,大部分有效库容可以长期保留,可行性阶段的泥沙问题基本清楚,可以解决。
28、1986年7月9日,长办水文局汇编、部水文局审定的《无人值守水文站技术文集》印出,并获得1989年水利水电科技情报三等奖。
29、1986年11月16日,由部科技司、水文局主持在汉口召开水文基本资料收集系统鉴定会,20多个单位58名代表参加。该系统为长办水文局科研所和汉口总站承担研制的项目。会上经过测试和资料审查,同意通过鉴定,进行小批量生产,推广应用。
30、1987年12月,长办水文局王金銮主编的《英俄汉水资源词汇》,由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收集了与水文、水资源有关的条目约16000条,全书共87.5万字。
31、1988年4月21~26日,长办水文局牵头研制的VAX机整编水位、流量、含沙量通用程序和黄委水文局牵头研制的VAX机整编降水量通用程序,由部水文局代部进行部级鉴定,认为该程序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可以在全国推广应用。VAX机整编堰闸水位、流量、含沙量和潮水位通用程序,由山东、福建、广东、江苏、湖北等省研制,1992年1月通过鉴定。
32、1989年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到长江委水文局视察工作。
33、1990年7月,由水利部水调中心拨款,长委水文局购置一套静止气象卫星(GMS)数字展宽云图接收处理系统。系统由中科院图像部和水调中心共同研制,可全自动接收GMS卫星每小时发送一次的所有红外线及可见光云图信息,可有效地监测暴雨发生、发展及移动情况,提高对暴雨洪水的预报能力。试运行证明为防汛工作发挥了效益。
34、1990年10月29日~11月2日,长委水文局研制的长江CHC系列河道原型观测新技术在南京召开鉴定会。鉴定委员会由黄委龙毓骞任主任委员。通过鉴定,认为长江CHC—Ⅰ、Ⅱ、Ⅲ、Ⅳ型测绘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可提高工效,保证成果质量。其中,水库淤滩无人立尺测量方法的应用,解决了淤滩、悬崖峭壁无法立尺进行测量的技术难关,且拓宽了激光测距仪的使用范围。
35、1991年2月26日 由交通部、水利部共同组织的“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三峡工程泥沙和航运关键技术》,于2月26日至3月4日在北京由国家科委组织鉴定验收,水文局承担的“原型观测及原型观测新技术研究”及子题“坝下游河床演变”,经会议专家评审鉴定,一致认为该项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部分项目属国际先进水平,通过鉴定验收。
36、1991年9月2日,水文局水文测验研究所研制的无人水文测报技术(5704)项目被列入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453项中的第316项。
37、1994年10月上旬,由河海大学和水文局共同完成的“长江三峡工程古洪水研究”于10月上旬在北京通过评审鉴定。一致认为:古洪水研究是继历史洪水调查研究及应用之后,一种分析远年大洪水信息的新途径,为研究稀遇的设计洪水提供重要的补充依据,是水文学与第四纪地质学相结合的方法,具有科学依据,是可行的。
38、1995年1月 由水文局预报处主编的《长江流域洪水预报方案汇编》共三册正式出版。该书的出版,对总结预报经验,提高预报方案质量,完善流域预报系统,使防汛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为防洪抢险、水资源合理调度利用当好参谋,将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39、1995年12月11日至14日 由国家科委组织的专家组评审、鉴定认为:水文局承担研制的大量程水位计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三峡工程变动回水区流量监测技术研究及三峡工程下游分洪溃口高洪流量监测技术研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水情数据传输系统数据链路节点设备研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0、1998年1月,由长江委主编的《水文预报方法》(第二版)荣获水利部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
41、1998年7月,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到长江委水文中游局城陵矶水文站视察工作。
42、1998年8月17日,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总指挥长温家宝亲临沙市水文站,询问沙市水情,看望慰问防汛一线水文职工。
43、2002年,在三峡明渠截流工作中,水文局采用ADCP、GPS、多波束声纳测深系统、激光全站仪、无人立尺水位观测技术、自记水位仪和无线数传等世界上先进的水文观测技术和仪器设备,成功开展截流水文监测、水文分析计算和水文预报,为保证明渠截流的顺利成功发挥了重大作用。
44、2003年7月31日上午10时许,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来到城陵矶水文站视察长江水文工作。
45、在2004年工作会议上,长江委水文局明确提出要坚持事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水文要实现现代化,主要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是事业全面进步,二是经济繁荣发展。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补充。一方面,只有一手抓好水文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水文科技实力,提高水文队伍素质,保持全国领先的行业综合优势,才能为水文经济发展提供机遇和保障;另一方面,只有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发挥自身优势,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奋力拼搏,锐意进取,才能为水文事业的发展提供牢固的经济基础和物质保障。
46、2005年7月1日,长江委水文局在全国率先实现长江118个中央报汛站自动报汛,实现了几代水文人的梦想,标志长江水文向水文现代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与传统的人工报汛方式相比,自动化报汛具有时效性快、差错率低和工作效率高三大特点。
47、2005年12月,长江委水文局受到人事部、水利部联合表彰,被授予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
48、2006年,长江委水文局圆满完成了长江中下游近1800公里河道地形测量工作。
49、2006年8月25日,长江水文水情可视会商系统通过了长江委水文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这标志着备受关注的长江水文水情可视会商系统最终建成,也标志着长江水文在实现办公自动化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50、2006年3月1日8时,长江委水文局成功实施2005年10月21日颁布的新《水情信息编码标准》。《水情信息编码标准》正式实施,顺应了时代的新要求,弥补了已实行40多年的水情拍报办法的不完善之处,统一了水情信息传输编码标准,实时水情信息能更及时、准确、有效的传输,能更好地为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和国民经济服务。
51、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会议上,长江委水文局荣获“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据悉,这是水利部首次进行信息化方面的先进评选,长江委水文局因为在“以水文信息化带动现代化”进程中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工作而成为全国十五个先进集体之一。
52、2006年9月25日,水利部水文局在汉主持召开了水文资料整编系统——南方片《水文资料整汇编软件》研发项目验收会议。专家组经过质询与认真讨论,认为长江委水文局研发的该系统为统一解决我国水文资料整编、汇编一体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与保障,提高了水文资料整编、汇编工作效率,保证了数据及成果质量,具有很好的推广使用价值。系统达到了设计要求和预期效果,同意通过验收。
53、2006年3月,根据长江委“关于加强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的通知”要求,水文局在所辖河段及湖库范围正式开展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长江流域重点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流域机构在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和管理上又迈进了一步,尤其是通过此项工作加强了对敏感水域(如三峡库区、丹江口水库库区)的水资源质量监控力度,为维护健康长江奠实了基础。
54、2007年,根据长江委指示,于第四季度接管采砂管理省际边界现场执法工作。水文局迅速组建了武汉、南京水政监察支队和下属两支采砂管理省际边界现场执法大队,成功实现无缝交接,平稳过渡
55、2007年,长江委水文局自行研制的 AYX2-1型采样器水下控制器取得国家发明专利,《现场激光粒度分析仪(LISST-100X)数据后处理软件》获得初步成果,填补了长江水文悬沙测验无实时数据处理软件的空白。
56、2007年11月,长江委水文局荣获2007年度“国际水文合作先进集体”奖。
57、2008年4月和7月,在水利部、长江委的关心支持下,先后成立了中共长江委水文局党组和水文局机关党委,理顺了水文局党组织的管理体制。
58、2008年7月17日,水利部召开抗震救灾干部大会,水利部副部长矫勇在会上宣读了《水利部关于表彰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长江水利委员会有7个单位和21位同志获表彰,分别荣获“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集体”(第二批)及“全国水利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第二批)称号。其中,长江委水文局,长江委水文局局长王俊、副总工程师陈剑池、上游局副局长官学文名列其中。
59、在2009年工作会议上,长江委水文局提出了“两个发展、一个建设”的新的工作思路,即在坚持水文事业和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强单位文化建设,支撑长江水文的可持续发展。
60、2009年2月20日,备受关注的中荷合作项目――汉口水质自动监测示范站在武汉通过验收。这是长江流域中游武汉江段的第一个水质自动监测示范站。
61、2009年4月,长江委水文局荣获了中国工人阶级的最高奖项之一---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62、2009年9月28日,湖北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召开“歌唱祖国”干部职工大合唱、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活动总结表彰大会。表彰大会上长江委多家单位受到表彰。长江水利委员会(整体)、水文局、长江设计院荣获2007—2008年度“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63、2010年1月19日,水文局召开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第二批成果交流审查会,完成四大类28项技术创新成果的审查,对2009年的技术创新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交流,一批技术创新成果投产应用。组织了第二批8名基层骨干赴美国交流培训。经过三年的努力,长江委水文局分两批完成了共计81个水文站的创新工作。通过技术创新,优化了测次,提高了水文测验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初步实现了“与国际接轨,有中国特色”的创新目标。
64、2010年2月9日,长江委水文三峡局隆重召开颁奖大会,长江委水文局局长王俊专程到会为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三峡局副总工程师叶德旭颁奖。王俊指出,叶德旭同志是新时期长江水文优秀职工的代表,是长江委水文局多年来致力推动水文事业、经济发展所涌现出来的先进模范。
65、2010年3月26日,长江委水文局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在长江委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曾经和正在长江水文战线上工作的400多名代表欢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喜庆时刻。大会播放了《长江水文60年巡礼》电视专题片,举办了“大江涌春潮风雨水文路”大型图片展、实物展和纪念建局60周年文艺专场演出。
66、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强烈地震后,长江委水文局按照长江委统一部署和要求,周密部署,迅速成立玉树地震抢险水文应急监测工作组和应急水文测验突击队,先后派出4批10位专家及工作人员奔赴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一线。在与灾区人民共同奋斗的日日夜夜里,长江委水文人牢记肩负的使命,坚决执行上级的各项决定,以对党、对事业的无比忠诚,忠实地履行了自己的职责。
67、2010年5月1日,长江委水文局大通站将实时测得的泥沙数据传送至中国三峡集团公司,标志着长江泥沙试验性自动化报汛测试取得成功。长江委水文局成为首个使用泥沙自动报汛系统的水文部门。
68、2010年7月10日至11日,长江委水文局在武汉召开践行“大水文”理念暨工作座谈会。会议强调,贯彻落实“大水文”发展理念,要牢牢把握两个“进一步”:一是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就是要以“大水文”为指导,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文条例》为准则,以能力建设为保障,以现代化为目标,以巡测技术推广为手段,以强化水文分析为依托,全方位提升水文服务水平,以服务促发展。二是进一步增强话语权。就当前而言,就是促使水文服务扩大至水文水资源服务。只有更广泛地参与水文水资源问题的分析研究,并向全社会提供可靠的成果,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水文”。
69、2010年主汛期,长江流域发生区域性大洪水。汉江支流丹江出现超百年一遇洪水,嘉陵江支流渠江及汉江支流白河、任河、坝河等发生超历史洪水,三峡水库7月20日出现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洪峰,汉江丹江口水库7月25日出现建库以来第二大入库洪峰,水文测报面临巨大压力。长江委水文局依托认真细致的汛前准备,沉着应对,加强落实防汛责任追究制度和局领导带班值班制度。广大水文职工坚守岗位,密切监视水雨情变化,加强滚动分析与预报会商,精心服务于防汛调度。据统计,5~10月份,全局共接收长江流域省市水情报文约567.3万份,向水利部信息中心转报27.8万份,30分钟内送达国家防总的总体时效合格率为99.73%,为三峡水库及丹江口水库的平安度汛提供了有力支撑。
70、受2010年8月7日22时开始的强降雨影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地质灾害,滑坡体堵塞嘉陵江支流白龙江,形成堰塞湖,舟曲县城严重受淹。根据上级统一部署和要求,8月8日,长江委水文局迅速组派专业人员,携带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全站仪、电波流速仪等先进的应急监测设备和必要的生活、安全用品,紧急奔赴甘肃舟曲开展水文应急监测工作。22位长江委水文人在抢险救灾一线奋战了23个昼夜,冒着生命危险抢测水文资料,为舟曲白龙江堰塞湖疏浚清淤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水文监测预警和堰塞湖应急处置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水利部陈雷部长和抢险救灾指挥部的高度评价。12月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甘肃省兰州市隆重举行全国防汛抗旱暨舟曲抢险救灾总结表彰大会。长江委水文局舟曲应急监测工作组荣获“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称号,水文局水文气象预报处总工程师闵要武、水文上游局技术科副科长彭万兵荣获“全国防汛抗旱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71、在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影响加剧的背景下,为深入了解长江源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的变迁和未来发展趋势,长江委决定开展自1976和1978年来的第三次江源考察活动,并确定长江委水文局为技术准备单位。长江委水文局提出了9个方面的考察内容,制定了工作大纲和技术大纲,并全程参与了2010年10月开展的江源考察。在长江源获取“第一滴水”水样的同时,长江委所属长江干流沿线各主要水文站、水位站同步进行了水质取样,青海省水文局沱沱河水文站、直门达水文站同步配合取样,第一次完整收集到从长江源头到入海口的水质样本。
72、2010年9月至12月,长江委水文局精心安排,组织近200名内外业干部职工参加了长江水利委员会第一届职工运动会,荣获团体总分第六名。在3个多月的比赛中,水文健儿先后参加了广播体操等7大类40余项比赛项目的选拔和比赛,荣获“后勤服务杯”广播体操比赛菊花金奖、“水源杯”团体操表演牡丹金奖和“健康杯”优秀组织奖,有8人荣获“人才开发杯”体育道德风尚奖,有5人在“陆水杯”羽毛球比赛男子单打、“长江水电杯”网球比赛男子单打、“水文杯”乒乓球比赛女子单打、“长江设计杯”田径比赛男子青年组400米和女子中年组铅球等项目比赛中获得冠军,有15人在“生态杯”棋牌比赛围棋和桥牌等11个项目中分获第二至第六名。
73、2011年1月21日,水文局党组向全局各级党组织发出通知,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职工向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长江委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文明水文站---长江委水文上游局高场水文站站长钟宏联同志学习。钟宏联同志的先进事迹在全局上下引起强烈反响,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光明网、中国水利报和人民长江报等媒体都作了专题报道,进一步在长江水文营造了“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
74、2011年2月9日,新年上班的第一天,长江委领导蔡其华、熊铁、陈飞、马建华、魏山忠、杨淳、陈晓军到水文局考察调研工作。蔡其华等委领导希望水文局统筹好事业发展、经济发展和单位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关系,立足长江,扎根长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取得新的更大成绩。
75、为推进长江水文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水文局组织开展了学术带头人评选工作。通过直接认定和经各单位推荐、专家评选委员会评选,确定了17位同志为长江水文首批学术带头人。为发挥学术带头人的示范作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推动长江水文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2011年,水文局组织开展了3期学术带头人系列讲座,受到干部职工的肯定和好评。
76、水文局有船舶100多艘,推进总功率近万千瓦,总吨位近万吨。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使水文测船更安全、适用、可靠,更好地服务于水文测验、河道测绘等生产实践,2011年6月8日至9日,水文局在汉组织召开船舶标准化暨船管工作研讨会,就进一步加强水文测船设计建造和运行管理等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明确了工作重点和要求。11月18日,为进一步提高相关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能,还在南京举办了船管员船员培训班。
77、2011年6月17日,水文局在汉隆重召开庆祝建党90周年暨红歌演唱大会。会议强调,各级党组织要团结带领全局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继续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宣传学习先进典型,以职工技术大比武为契机,不断深化单位文化建设。要认真落实防汛责任追究制,做好水文测报工作,以实际工作成效为建党90周年献礼。
78、承担西部地区水文应急监测培训班技术培训工作。针对西部地区水文应急监测能力偏弱的现状,水利部水文局于2011年6月28日在甘肃兰州举办了为期3天的“西部地区水文应急监测培训班”。受水利部水文局委托,本次主要的技术培训工作由长江委水文局承担。长江委水文局局长王俊等曾组织、参与过汶川特大地震和舟曲特大泥石流等抢险救灾工作的长江水文4位专家与技术骨干参加了授课和现场操作指导。
79、为加强长江水文网(www.cjh.com.cn)建设,2011年6月29日,水文局召开《长江水文网栏目清理初步方案》讨论会,专题研究部署长江水文网现有栏目清理工作。会议强调,在栏目清理工作的基础上,要认真筹划好长江水文网的改版工作,要考虑全面周到;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要形成合力,通过改版,进一步完善网站功能,不断提高长江水文网的影响力,使其发挥应有的更大作用。
80、2011年,水文局党组以领导干部为重点、领导班子为关键,突出一个“带”字,通过党组中心组的学习带动各级党组织的层层学习。年内先后举办了4期局党组中心组学习班,集中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央一号文件、中央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水文工作会议精神,学习、传达长江委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会议精神,同时还召开了水文局创先争优推进会暨治庸问责工作会议。水文局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学习,深入调研,学以致用,推动了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群众的学习。通过学习,全局干部职工在“四个千万不能”方面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即:千万不能骄傲自满,千万不能“盛气凌人”,千万不能固步自封,千万不能“小富既安”。
81、我国西部地区湖泊众多,是西部地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历史上因种种条件限制,绝大多数湖泊至今没有进行过一次实地测量,湖容、面积等形态特征是一项空白。为解决这一问题,国务院第一次水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决定借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之机,选择西部地区部分有一定代表性、社会知名度较高的青海湖、纳木错、艾比湖等三个重要湖泊,进行实地测量。2011年7-12月,长江委水文局携手青海水文局、西藏水文局共同完成了青海湖和纳木错的容积测量工作。
82、2011年8月10日,长江综合服务楼及水文测报中心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初主体结构完工。工程主体建筑地上25层,裙楼地上三层,地下两层。此外,洞勘队迁建益阳、华阳采砂执法基地趸船建设、荆江局局机关血防工程已完成,中游基地、汉江基地、岳阳基地和南京实验站血防工程建设进入扫尾工程,九江采砂执法基地、江汉基地血防工程顺利开工,安勘队迁建常德项目和西南基地项目正开展前期征地工作,全局基建工作按计划有序进行。
83、2011年8月22日,长江委水文局应急抢险总队成立仪式在汉举行。长江委副主任魏山忠指出,长江委水文局应急抢险总队的成立,是长江委提升流域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的一件大事。在成立抢险总队的同时,长江委水文局还以水文上游局、三峡局为主体,成立了长江上游水文应急抢险支队和长江三峡水文应急抢险支队两支抢险支队。在汉江秋汛杜家台分洪应急监测中,应急抢险总队表现不俗。
84、2011年1~5月份,长江中下游干旱少雨,部分地区旱情严重;6月份,中下游部分地区旱涝急转,两湖水系多条支流出现超警戒、超保证或超历史的洪水;9月份,嘉陵江、汉江发生明显秋汛,其中,嘉陵江的渠江发生超历史实测纪录特大洪水,汉江上游发生20年一遇的年最大洪水,杜家台开闸分洪。面对严峻的水旱灾情,长江委水文局严格落实防汛责任制,沉着应对、科学测报、日夜坚守,为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85、2011年9月,长江委水文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2009—2010年度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近年来,在长江委党组的正确领导下,长江委水文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服务新时期治江工作大局,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继局机关荣获长江委文明单位、全国水利文明单位后,水文局又整体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并于200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局目前有4个省部级文明单位,4个“全国文明水文站”和13个长江委文明单位。
86、2011年9月14-15日,湖北省第二届“天宝杯”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在汉举办。各市、州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和测绘资质单位热烈响应,积极选送近100多名选手,共47支队伍参加了摄影测量和工程测量竞赛。为了加强与测绘单位之间的交流,锻炼队伍,展示长江水文在测绘专业方面的技术能力,长江委水文局首次组队参加比赛,也是在鄂唯一的水文单位参加比赛。经过激烈竞争,获得一个个人三等奖和一个团体三等奖。
87、正式公布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由“情系长江、科学测报、持续创新、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程序规范、按章办事”的管理理念、“科学管理、质量至上、持续改进、优质服务”的质量理念、“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遵章守纪、共保平安”的安全理念组成。为深刻揭示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展示水文职工的优秀品质和博大情怀,激励职工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水文局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炼总结出了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88、结合上级要求和生产作业实际情况,模拟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水文局组织高风险作业人员先后在武汉、宜昌、丹江口等地开展了水上救生、水上消防、船舶堵漏等典型事故安全应急演练活动。还针对汽车驾驶员、船员、野外(水上)作业人员、剧毒化学试剂保管使用人员等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普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安全意识教育和技能培训。
89、2011年9月30日,长江委水文局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暨治庸问责工作会议在汉召开,长江水文治庸问责工作启动。围绕王俊局长《谈谈执行力》文章,在全局掀起了“执行力”大讨论。通过“执行力”大讨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不仅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显著改善,而且提升水文监测能力、提升预测预报水平、提升科研分析水平和加强水文基础建设等四项重点任务也取得了新的突破。
90、开展全江职工技术大比武活动。技术大比武活动是长江水文2011年单位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长江水文培养人才、锻炼队伍的一次全新的探索。本次大比武活动涉及九个专业,前后历时半年多,活动规模前所未有。通过网上同步比赛的方式,预赛参与人员达到1616人,基本做到了全员参赛。决赛分两个阶段、四个赛区进行,近170位选手参赛。通过技术大比武活动,检验了全局的综合技术实力,明确了队伍建设努力的方向,为坚持不懈地走“技术立局”之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91、水文局一直把思想政治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注意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长江委直属单位思想政治工作规定》。不断加大政研工作力度,并努力把政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思路、破解矛盾的办法和领导决策的依据。2011年,为更好地了解青年职工的思想与工作状况,研究制定加强青年职工培养、使用的措施,开展了青年职工状况调研。主办了水利政研会水文学组第一片组成员单位座谈会。据统计,2003年以来,水文局向长江委政研会报送了89篇有一定深度和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长江水文单位文化建设浅论》等多篇成果获奖。
92、2011年11月12日,长江委水文局在江西组织召开第六次长江流域水文协作会。会议强调,贯彻好、实践好以“三夯实、五强化”为内容的“大水文”发展理念,是流域水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共同努力的历史性新任务。要积极落实流域“大水文”的重点任务,要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目标,在九个方面重点突破:一是要在制度建设上有突破;二是要在强化水文管理上有突破;三是要在完善水文监测站网上有突破;四是要在增强水文监测能力上有突破;五是要在拓展水文服务上有突破;六是要在推进水文科技发展上有突破;七是要在优化水文人才队伍上有突破;八是要在弘扬水文文化上有突破;九是要在凝聚水文发展合力上有突破。
93、经过3年多的不懈努力,长江委水文局三批实施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的测站顺利完成预定的目标。为促进推广应用工作,组织开展了水文测验方式方法技术创新成果——《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测验技术创新研究与实践》的编著工作,完成了《水文》杂志长江水文技术创新专刊的供稿和审编工作。进一步优化三峡水库泥沙报汛,着力提高水文测验效率,组织开展了ADCP泥沙测验试验性研究。
94、2011年,水文局进一步加强突发水事件信息的收集,不断提高应急调查监测的时效性及社会公益性。针对各媒体纷纷报道的“水葫芦入侵长江”事件,开展了水质应急监测实战,弄清了两江“水葫芦”的来源和沿程分布状况及其成因,及时提交了“水葫芦”应急调查监测分析报告,澄清和回答了社会关注的问题。此外,完成了长江源和长江沿程同步水样水质分析和样品保存(水样处理、水晶模型制作、展示平台搭建等)工作。
95、强力推进“三个模型”应用实践。建立了三峡库区、坝下游宜昌至城陵矶河段一维水沙数学模型和适用于不同复杂边界条件的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建成了水资源模型(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主要有四个子系统:水资源信息查询与管理系统、水资源配置系统、水资源调度系统、水质应急模拟系统。着手构建澜沧江中游的水资源模型。开发了水质突发污染应急模拟子系统(水质模型)。
96、为加强对外宣传,进一步塑造长江水文良好形象,扩大社会影响力,水文局组织内外业开展了长江水文宣传品的设计制作工作。此次完成的宣传品主要包括画册(主册与插页)、多媒体和视频短片,实现了中英文对照和配音。
97、2011年11月15日-24日,由水利部主办、长江委承办的2011洪水预报技术国际培训班在武汉开班。来自越南、柬埔寨、泰国、老挝、缅甸等国以及湄委会秘书处的11名学员参加了为期10天的国际培训。长江委水文局作为培训实施单位,在10天的时间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中国洪水预报成熟技术并宣传了中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理念。
98、2011年,在水利援疆工作中,长江水文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编制了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实施方案,运行6年的长江水文自动测报系统技术,实现整体技术移植。新疆兵团中小河流水文监测系统实施方案是长江委2011年援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援助新疆兵团加快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99、2011年,水文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紧紧围绕全局工作中心,按照年度培训计划,全面筹划,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全年共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81期,累计参训人数达到2388人次,圆满完成了本年度的培训任务。此外,还顺利完成了2011年水文勘测工和水文勘测船工技能鉴定工作。
100、2012年汛期,面对5次编号洪峰,特别是4号洪峰,宜宾~寸滩河段全线超保证水位,长江委水文人有效应对,科学测报,及时准确的水雨情信息为长江防汛抗洪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01、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深入开展了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围绕“增强责任意识、提高执行力”和“增强爱岗敬业意识、保持好心态”两个主题,在干部、职工两个层面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开展了“老山精神”讨论,受到好评,取到实效。
102、2012年,长江委水文具着力提升水质监测能力及水平。组织4个调研小组到国内有关流域机构和院校等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印发实施《长江委水文局水质监测能力及水平提升实施方案》,水质监测能力及水平提升工作扎实推进。
103、长江委水文中游局仙桃水文站为控制汉江下游经东荆河分流后水情的一类精度水文站。因其多年来在防汛测报一线的出色表现,2012年,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工人先锋号”光荣称号。
104、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牵头组建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办公室。组织对长江流域国家重要水文站进行重新申报和审查复核。精心组织开展取水监督管理、水平衡测试和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
105、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认真开展了援藏和援疆工作。援藏重点项目类乌齐站、昌都站缆道改造左右岸基桩工程全面竣工。启动援疆工作,制定援疆工作方案,与吉林省、黑龙江省水文局一起,对口援助阿勒泰水文局、石河子水文局和农八师、农十师水利局。
106、2012年,为贯彻落实长江委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推进会精神,长江委水文局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了廉政风险防控自查自纠工作。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强化了内部管理,健全了风险防控措施。
107、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认真开展了安全生产专项行动。按照逐站逐点、逐条逐项、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不留隐患的要求,在全局范围内广泛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干部职工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有效提升了全局安全生产工作水平。
108、2012年,为贯彻落实长江委新闻宣传工作专题会议精神,充分发挥网站宣传主渠道的作用,长江委水文局加快推进长江水文网改版工作,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长江水文网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切实强化网络宣传工作。
109、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举办了第二届(水资源杯)篮球赛。本届赛事有8支球队参赛,历时8天,分荆州、重庆、武汉3地进行,共21场比赛。比赛热烈精彩,取得圆满成功,为长江水文单位文化建设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10、2012年,在第四届全国水利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水文勘测工种决赛(第五届全国水文勘测技能大赛决赛)中,长江委水文局3位参赛选手奋勇争先,再创佳绩,荣获综合第1名和两个单项第1名。
111、2012年,结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及环境生态效应与调控”的研究,长江委水文局组织博士科考团就水文水生态监测等问题赴鄱阳湖进行了科学考察。
112、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文明创建工作获得好评。坚持“分层创建、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原则,积极开展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在连续两届荣获“湖北省文明单位”的基础上,常抓不懈,2011-2012年度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工作又获好评。
113、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新“三定”方案正式实施。根据长江委的批复,印发修订后的《水文局机关各部门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并积极稳妥有序推进。
114、2012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作出关于表彰第十一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的决定,同时对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100家单位给予表扬,长江委水文局名列其中。
115、根据《长江委水文局法制宣传教育第六个五年规划》要求,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认真开展普法工作。在“六五”普法和党风廉政建设知识答题活动中,局领导带头参加答题活动,并分析了廉政风险点,提出了防控举措。
116、中央媒体关注报道长江水文测报工作。在水利部水文局精心组织下,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积极配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以城陵矶、沙市、黄陵庙等水文站为代表,播报了长江委水文局迎战长江4号洪峰的工作实况。
117、2012年,中央团工委将黄陵庙、监利和汉口水文站选为中央国家机关青年“根在基层 走进一线”长江委调研实践点。来自七部委的11名青年在3个水文站进行了为期7天的调研实践活动。
118、2012年,长江委水文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立足现状,抢抓机遇,为水电枢纽、水文自动测报系统建设以及城市建设、交通、电力等方面提供了大量优质服务,同时在石油管道建设、长江口深水航道建设等领域也取得新进展。
119、2012年12月25日,在全国水利行业技术工人技术技能创新大赛决赛中,长江委水文上游局科研室刘建农同志推出的技术技能创新项目《水文缆道超声波测深技术的一种改进方法》荣获一等奖。
120、2013年7月16—19日,在水利部举办的第八届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评选大会上,长江委水文中游局罗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并在经验交流会上交流了成长经历和成才经验。同年,罗兴被评为长江委十大杰出青年。
121、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公布2012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名单的通知》(人社部函〔2013〕31号),王俊、谢天雄荣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122、叶秋萍荣获“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张潮、李树明、牛兰花等3人进入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
123、长江委水文局参与完成的《三峡水库试验蓄水期综合利用调度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本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长江入海控制站水沙通量实时监测关键技术研究》获2013年度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峡水库汛末提前蓄水水文关键技术与应用》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水文长江口局获江苏省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水文中游局获湖北省测绘优秀工程奖一、二等奖,水文三峡局获得中国测绘学会优秀工程三等奖。
124、开展“我爱长江水文大家庭”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实施“机关干部走基层”和“基层职工请上来”活动。
125、2014年,长江上游锦屏一级、二滩、溪洛渡、向家坝、三峡、亭子口等17座水库群信息共享平台建成并投入试运行,实现了长江上游水库群和1078个测站的实时信息、预报调度信息以及流域内水雨情信息的实时共享,为上游水库群进行实时调度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26、2014年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境内发生6.5级地震,造成牛栏江位于鲁甸县火德红乡红石岩村上游河段发生严重山体垮塌,截断河谷,形成堰塞湖。长江委水文局快速响应,精心部署水文应急监测、应急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应急预报等工作,并派出应急监测前方工作组和突击队奔赴一线,全力为红石岩堰塞湖排险处置提供技术支撑,受到了水利部水文局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127、2014年,长江委水文局再次获得湖北省文明单位称号(连续三届),6个单位被授予“2010-2012年度长江水利委员会文明单位”称号。获得年度“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上游局获“湖北省先进女职工组织”荣誉,攀枝花分局成功创建全国总工会“职工书屋”示范点,中游局获“全江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称号,长江口局获全国“安康杯”竞赛安全文化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和上海妇联“巾帼文明岗”称号。蒲政平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刘东生、徐剑秋获长江委第六届重大成就奖。下游局2人在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分别获水文、勘测一等奖。4、2014年,在单位文化建设中,开展“管理规范、优质服务”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实施第二批“机关干部走基层、基层职工请上来”活动。
128、2015年元月,水文测报中心建成正式投入使用,结束了局机关长期租借办公用房的历史,显著改善了局机关生产工作条件,改变了局机关各部门工作场所分散、拥挤的局面。
129、2015年2月7日,《长江流域片流域管理水利综合监测站网规划报告》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审查。8月19日,水利部以水规计[2015]335号文正式印发审查意见。
130、2015年2月,启动信息化建设新发展计划。以“大水文”发展需求为驱动,依托信息网络新技术,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建成“数据资源一个中心”、“信息共享一张图”、“应用服务一个平台”的水文信息化工程,为全局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化支撑。
131、“东方之星”号客船翻沉事件发生后,根据水利部和长江委的统一部署,水文局第一时间派出应急监测队伍,赴沉船现场开展水文应急监测工作。全体监测人员克服恶劣天气影响,昼夜坚守,继续作战,轮班作业,快速高效开展监测分析。同时,前后方积极配合,加强水文预报和会商,为现场救援和三峡应急调度等工作提供了及时、准确和宝贵的信息支持,为救援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得到水利部和长江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132、西部部分重要湖泊测量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和中央水利前期工作项目。2013年1月,根据水利部下发的《水利部关于西部部分重要湖泊测量项目任务书的批复》,在水利部水文局的统一指挥下,西藏水文局和长江委水文局共同承担了7个青藏高原湖泊的测量工作。至2015年8月项目完成,累计测量湖泊总面积1.16万km2,获取了湖泊的水域面积、容积、水深、水下地形等数据,填补了高原湖泊地理信息的空白。
133、水利部、财政部《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实施方案(2013-2015年)》下发后,水文局所属上游局、中游局、三峡局、荆江局、汉江局、下游局积极参与,广泛承担山洪灾害调查任务。至2015年12月,累计调集400余人次、设备400余台套(含车辆),足迹踏遍6省196个县(市)。
134、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是“十二五”全国内河水运投资规模最大、技术最复杂的重大水运工程。其中二期工程自2015年至2019年建设实施,由长江委水文局所属长江口局、下游局承担工程所在全河段动态监测工作。测验项目包括流速、流向、含沙量、悬沙底质颗粒分析、分流分沙比、水质等基础资料。
135、11月底,作为水利系统岗位行为规范制定试点单位之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岗位行为规范(试点)》通过水利部文明办鉴定。
136、2015年,在单位文化建设活动中,开展了“讲传统、抓作风、促创新、比奉献”主题教育活动。
137、“吉威时代杯”第四届全国测绘地理信息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程测量赛项总决赛历时4天,2015年9月22日在黑龙江省大庆市落下帷幕。长江委水文局两位选手代表湖北省参加此次竞赛,郭志金获个人总成绩第二名,理论考试第一名;郭志金与魏猛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团体第五名(三等奖)。据了解,全国1500家行业单位、5万余人参与了此次技能培训和竞赛选拔,这也是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影响最大、参与度最广的职业技能竞赛。
138、由水文长江口局牵头,联合多家科研、建设、设计单位完成的《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建设工程滩槽水沙运移与演变综合观测》项目获得2015年全国优秀测绘工程白金奖;由水文长江口局与武汉大学合作完成的《海洋无缝垂直基准及其转换模型构建理论、方法与应用》获得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内陆水体边界成套测量技术》项目获湖北省科学技术一等奖,《变化环境下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研究与应用》获大禹二等奖。
139、王俊获刘光文工程奖,汪卫东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刘东生、徐剑秋获长江委重大成就奖。
140、2016年1月,长江流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2012~2014年)顺利通过水利部终验。长江流域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项目(2012-2014年)总投资7823万元,建设期为3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省界断面在线监测能力建设、水环境(分)中心实验室建设、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建设。从2012年开始,经过三年的建设,完成了全部建设任务,建成了由水资源信息服务系统、水资源业务管理系统、水资源调配决策支持系统、水资源应急管理系统以及门户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支撑的长江流域水资源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了与水利部、流域内省(自治区)的信息共享,初步建成与流域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相适应的长江流域干流和一级支流的省界断面水量水质监测体系、取用水监测体系、水功能区监测体系三大监测体系。项目的实施,推进了长江流域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落实。
长江委水文局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治水新思路,认真落实水利部、长江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充分发挥局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治江事业提供坚强基础支撑。
长江委水文局于2008年经上级批准设立党组,党组成员现有为6人,分别是:程海云,党组书记、局长;官学文,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张明波,党组成员、副局长;梅军亚,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潮,党组成员、副局长;肖行健,党组成员、纪检组组长。全局党员(截至2023年1月)1346人,其中在职党员888人,离退休党员458人。党组管理8个党委:其中在汉2个党委(机关党委、中游局党委)、32个支部(含西诸局党支部和离退休8个支部)、412名党员(含离退休党员145名);不在汉6个党委(上游局党委、下游局党委、三峡局党委、荆江局党委、长江口局党委、汉江局党委)、支部73个(含离退休7个支部)、党员934名(含离退休党员313名)。水文局党组积极推动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围绕“1+7+X+N”党建工作体系,根据党组(党委)、党务部门、基层支部不同特点,分类明确党建工作职责,有效识别党建工作过程,梳理修订党建工作制度,逐步建立形成适应水文局“线长点多面广”特点,行之有效的党建工作精细化管理体系。
长江委水文局所辖的各类水文测站主要分布在以下范围:长江干流自江源通天河至长江口;长江屏山至枝城间大支流的下游河段或出口控制站;洞庭湖水网区及三口和洞庭湖出口水道;陆水下游、汉江中下游干流河段及大支流出口控制站;鄱阳湖出口水道。长江水文测站位于12个省级行政区划。
通过近些年的建设投入和技术创新,整合完善了由水文测验管理体系、服务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及质量控制体系等组成的长江水文监测体系。水位、雨量、水温、蒸发等观测项目全部实现自动采集、存贮、传输。流量、泥沙测验利用水文缆道、水文测船及其他无人载体,通过流速仪等传统手段、ADCP等声学手段和雷达等电磁波手段,实现了半自动或全自动测流。泥沙测验以自行研制的调压积时式与横式采样器为主,同时采用激光粒度分布仪、OBS、LISST等先进仪器。长江水文的技术创新成果(水位流量关系单值化方法、水文资料整汇软件、先进仪器比测实验结论、ISO质量管理体系、需求导向的水文测验改革思路等)已经推广至全国水文部门,并发挥了巨大效益。近年来,信息技术推动了“互联网+水文监测”现代化监测体系的构建,通过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好服务“安澜长江、绿色长江、和谐长江、美丽长江”建设。
长江委水文局现设有90个水质常规监测断面、94个省界监测断面、88个重点水功能区断面、432个国家地下水水质监测站、15个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监测水量水质同步监测重点站断面和15个水生态试点监测断面,长期承担着长江干流、主要支流、重点湖、库及水源地、地下水等各类水质监测及所辖区域突发性水污染的应急监测工作。
长江委水文局下设有上游、中游、下游、三峡、荆江、长江口、汉江7个水环境监测中心,及攀枝花、宜宾、万州、合川、益阳、九江、丹江口7个分中心,配备有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液相色谱仪、流动注射分析仪、气相色谱仪、离子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紫外分光光度仪等大、中、小型水质检测分析设备1000余台(套),拥有2个水质应急监测移动实验室和11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各水环境监测中心全部具有国家级计量认证合格证书,能进行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污废水与再生水、大气降水、土壤与底质、水生生物污等七大类水质检测分析工作,初步形成了以常规水质监测为主、实时在线监测和移动(应急)监测为辅的监测模式。另外,构建了以水环境监测数据的生产、管理和应用为主线,以数据库为核心,基于网络通信系统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进一步增强了水质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效率。
长江委水文局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开展了大量且类别广泛的河道观测及原型资料分析研究工作。目前观测范围包括金沙江下游干流观音岩至宜宾,长822公里;长江上游川江宜宾至三峡大坝,长997公里;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宜昌至长江口50号灯标,长1893公里;汉江上游夹河口至丹江口,长215公里,汉江中下游丹江口至汉江河口,长617公里;荆江三口洪道,长约1030公里;以及洞庭湖、鄱阳湖区域等。其中在长江中下游与汉江中下游实施了系统连续的河道基本观测,观测内容包括长程河道地形测量,每5年观测一次,比例尺1:5000-1:25000,及长程河道固定断面观测、长程河道控制断面水沙要素观测、长程河道床沙观测、长程河道水面线观测等,一般每年一次。同时围绕着治江工作,开展了大量的河道演变观测、河道专项观测、河道险工险段观测。另外还为提供了大量工程勘测服务工作。
长江委水文局先后引进高精度GPS、全站仪、雷达、电子平板、变形监测仪器系列,高精度测深仪、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CP)、侧扫声呐、水声呐系统、多波束测深系统、姿态传感器、浅地层剖面仪、磁力仪、临底悬沙监测系统等先进仪器设备,并成功进行了开发及应用。建立了局部重要河段CORS系统及精化水准面。研发了河道勘测专业信息系统、长江基于GIS的内外业一体化河道成图系统等,其中部分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长江委水文局负责收集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的水雨情信息,目前水雨情报汛站点达到30000处,其中河道水情站1600处,水库水情站800处,负责制作并发布长江主要控制站的水情预报。长江委水文局长期坚持采用“短、中、长期预报相结合、水文气象相结合”的技术路线,建立了适合长江流域暴雨洪水特点的洪水预报方法体系,编制了洪水预报方案 800套,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长江防洪预报调度系统,制作和发布长江流域定量降水预报及短、中、长期水情预报,为长江流域防汛抗旱及水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有力技术支持。经过多年的业务建设和研究,短、中、长期水文气象预报技术手段不断更新,气象卫星、雷达、数值天气预报以及现代水文学等预报新技术、新方法得到广泛的运用,水情预报精度不断提高,有效预见期不断延长。
近年来,长江委水文局水情预报服务领域不断拓展,不仅为长江流域防汛、抗旱、水利工程施工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等领域服务,还开展了突发性涉水应急事件抢险等水雨情预报保障服务。随着长江干、支流控制性水库群的相继建成,现正积极开展以三峡水库为核心的流域水库群联合预报调度技术研究,以及多尺度水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应用探讨。多年的应用实践和科研,已在水库中小洪水调度、水库运行水位动态控制、山洪灾害防御以及中小河流洪水预报预警、水资源预测配置等方面取得突出技术优势,为防洪抗旱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等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服务。
长江委水文局主要负责开展江河流域规划与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的水文分析计算、流域水资源调查评价、水文水资源专题研究、涉水工程的水资源论证、排污口论证与防洪影响评价等工作。
长江委水文局成功探索频率计算方法,提出在我国采用数学期望公式计算经验频率、频率曲线线型采用P-Ⅲ型较为合适的方法;1958年率先在三峡工程设计中开展可能最大暴雨(PMP)与可能最大洪水(PMF)研究,这一研究方法在全国推广应用;提出入库洪水与坝址洪水的差别视水库形态不同而不同,当动库容较大时应以入库设计洪水和动库容作为调洪计算的依据;深入开展产、汇流研究,建立了“长办汇流曲线”,该方法被写进了高校水文水资源专业的教科书。长江委水文局是《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的主编单位。
近年来,开展了国家重点基础项目、国家重大水专项、水资源高效开发利用、跨省重要河流水量分配、澜沧江-湄公河国际水资源合作等专项(题)研究,先后完成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综合规划、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口综合整治规划、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滇中引水规划、长江流域重要支流规划、巴基斯坦印度河上游水电规划等数十项水利水电前期规划项目的水文分析和水资源研究;完成长江三峡和葛洲坝、乌江构皮滩和彭水、嘉陵江亭子口、汉江丹江口、清江水布垭、澧水皂市、巴基斯坦卡洛特、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密松等数十座水利枢纽或水电站,南水北调中线、长江重要堤防隐蔽工程的水文分析计算;完成长江流域及西南诸河第一、二次水资源综合规划、厄瓜多尔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秘鲁南部流域水资源评估规划与管理的水资源评价,取得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长江委水文局长期致力于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规划、设计、研发与集成,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YAC系列遥测设备和水文自动测报系列软件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YAC9900遥测终端融合了先进的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子通信等技术,实现了水位、雨量、流量、水温等多要素水文信息的自动采集、传输与大容量数据存储,支持IN.C、北斗卫星、PSTN、VHF、GSM、GPRS等通信方式进行系统组网,设备性能、技术指标及可靠性等方面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研发了先进的水库水面蒸发自动采集系统和深库水温垂直分层在线监测系统。
自主研发的“多路径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流量在线监测系统软件”、“ADCP流量在线监测Web查询系统”、“比降面积法流量测验系统”、“RG30非接触式流量在线监测系统”等软件获软件著作权20余项。
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承建了我国水利、电力、交通等部门的水文水资源自动监测系统60多个,涉及河道(水库)、水电站、灌区、城市防洪、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长江数字航道建设等多个领域。完成了 长江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自动化系统、中澳合作长江防洪及管理项目、中日合作汉江中下游洪水预警系统、辽宁省水情自动测报系统、云南省中小河流监测系统等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的集成与建设。近年来,积极拓展国外业务,完成了老挝、缅甸、印尼、巴基斯坦等国的自动测报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建设。
长江委水文局承担了“七五”、“八五”、“九五”、“十五”和“十一五”国家三峡工程泥沙问题研究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课题“流域水沙及环境变化特征信息监测反馈”、“长江中游通江湖泊江湖关系演变过程与机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多因素影响下长江泥沙来源及分布变化研究”,国家“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重点科研项目20余项,同时还承担了三峡、南水北调和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等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泥沙研究项目。对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水沙变化及河床演变规律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研究,为长江防洪减灾、河道治理、岸线利用与保护等提供了基础支撑。先后研发了三峡等大型水库泥沙预测预报模型、梯级水库群水沙调度模型、复杂河网水沙数学模型、溃坝洪水演进模型和河道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在工程泥沙研究中得到成功应用。
研发了长江水文泥沙信息分析管理系统、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文泥沙数据库及信息管理分析系统、三峡水库泥沙冲淤变化三维动态演示系统等,用于流域(区域)水沙信息及海量异构空间数据综合管理,水文泥沙、河道演变分析及其可视化应用,三维仿真环境下可视化景观模拟和信息查询与发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长江水文核心价值体系
2009年10月28日,在长江水文第一届(预报杯)职工篮球赛决赛开幕式上,长江委水文局首次对外正式公布了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体系。
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由“情系长江、科学测报、持续创新、服务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和“以人为本、促进和谐、程序规范、按章办事”的管理理念、“科学管理、质量至上、持续改进、优质服务”的质量理念、“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遵章守纪、共保平安”的安全理念组成。简单地说,就是“一个核心价值观、三个理念”。
2011年3月31日,长江委水文局印发《关于印发〈水文局2011年单位文化建设工作计划〉的通知》(水文发[2011]97号),正式公布了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涵。
情系长江:是长江水文人的情怀。长江水文人热爱长江,以水文事业为荣,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致力于人水和谐。
科学测报:是长江水文人的使命。长江水文人遵循流域水文规律,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精心监测,准确预报,深化分析,不断提升测报水平。
持续创新:是长江水文人的追求。长江水文人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博采众长,锐意进取,勇于探索,永不自满,永葆生机与活力。
服务社会:是长江水文人的宗旨。长江水文人牢固树立“大水文”发展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己任,立足水利,面向社会,提供全面优质服务。
通知指出,希望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自觉践行,不断发扬光大。同时,希望各单位、各部门重视对长江水文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让职工耳闻目染,身体力行。要把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与文明单位创建和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激励职工敬业爱岗,争创佳绩。
演讲比赛现场
为喜迎新中国75周年华诞,9月27日,荆江局举办了“中国梦 劳动美——劳动托举梦想 奋斗书写华章”职工演讲比赛。荆江局局长秦凯,副局长晏黎明、杨军、解祥成参加活动。
来自荆江局不同岗位的10名参赛选手,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分别讲述了水文河道、水情预报、技术创新、群团管理等方面的动人故事。
秦凯在总结讲话时表示,本次比赛组织策划到位,参赛选手准备充分,展现了荆江青年的精神风貌;演讲内容真实感人,讴歌身边先进典型,礼赞“中国梦 劳动美”,生动体现了荆江水文“三个导向”。各单位(部门)要大力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不断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干事热情,以奋进笃干的精神推动荆江水文高质量发展。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规范水文局项目评审费的发放行为,根据《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试行办法》等有关规章制度的规定,参考《长江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工作人员参加评估评审活动的暂行规定》,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评审费是指由水文局机关有关部门、业主、其他单位(以下统称主持单位)主持的各类项目评审、审查、咨询、验收过程(以下简称项目评审)中,由我局支付给直接参与专家的费用(税后)。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的专家是由主持单位聘请的水文局以外单位的评审专家和代表(含水文局离退休人员)。
第四条 以会议形式或到项目现场进行项目评审的,评审费发放标准按以下规定执行:
1、评审时间在一天以内的,一般专家1000元/人,专家组组长、高级专家(院士、大师、首席科学家等)1000~3000元/人。
2、评审时间超过一天的,一般专家500~800元/人·天,专家组长、高级专家800~1500元/人·天。
3、超过一天的项目评审,单项评审费最高限额为:一般专家不宜超过3000元/人,高级专家不宜超过5000元/人。
第五条 采用书面或通讯形式进行项目评审的,评审费标准视项目大小按200~1000元/人·次执行。
第六条 发放的评审费均应依照税法的有关规定依法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第七条 水文局机关在职人员参加由局机关或局属各单位组织的评估评审活动,不得领取评审费、咨询费、劳务费,不得接受评估评审对象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贵重礼品等。
第八条 水文局在职人员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作为项目组成员或工作人员参加项目评审的,可另行申请加班费,加班天数、加班标准需由人事部门认定,并报局领导审批同意,但个人加班费用总额不得超过一般专家咨询费标准。
第九条 水文局机关在职人员参加水文局之外单位组织的评估、咨询、评审活动,或者是上级部门组织的评估、咨询、评估活动,需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批准后方可参加。
第十条 会议组织部门应严格控制会议期限,不得擅自扩大会期。评审费的申请报告由承办部门提出,财务审核、分管领导或分管财务的领导审批;当会期超过1天或单人次评审费标准达3000元及以上的,应报局长签批。
第十一条 本办法执行范围为水文局机关,外业勘测局可参照执行。
第十二条 本办法在执行过程中如与国家或上级规定相抵触,按国家或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三条 本办法由水文局财务处负责解释。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以前的相关制度同时废止。
(1960年——2019年)
获得时间 | 奖 项 | 获奖单位 |
1960年 | 全国水利电力先进单位 | 荆江河床实验站 |
重庆水文总站泥沙组 | ||
1977年 | 湖北省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 | 丹江口水文总站长沙坝水文站 |
1978年 | 湖北省工业学大庆先进集体 | 丹江口水文总站长沙坝水文站 |
1978年 | 全国水利系统科技工作先进集体 | 汉口水文总站修配车间 |
1979年 | 湖北省大庆式单位 | 宜昌水文实验站 |
1983年 | 全国水文系统先进集体 | 汉口水文总站螺山水文站 |
水文培训中心教务处 | ||
水文局水资源科 | ||
葛洲坝水利枢纽水文实验站 | ||
荆江河床实验站第二河道观测队 | ||
重庆水文总站朱沱水文站 | ||
水文局预报科 | ||
水文测验研究所电算整编组 | ||
丹江口水文总站白河水文站 | ||
水文局船舶修造厂动力车间 | ||
1984年 | 湖北省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先进集体 | 丹江口水利枢纽水文实验站白河水文站 |
1990年 | 全国水文系统先进集体 | 荆江河床实验站 |
葛洲坝水利枢纽水文实验站水质室 | ||
汉口水文总站洞庭湖水文勘测队 | ||
水文局水资源室 | ||
南京河床实验站水文024轮 | ||
1990年 | 全国水文系统先进水文站 | 重庆水文总站武胜水文站 |
重庆水文总站龚滩水文站 | ||
丹江口水利枢纽水文实验站 | ||
长沙坝水文站 | ||
1991年 | 全国抗洪抢险先进集体 | 长江口水文实验站 |
重庆水文总站 | ||
水情预报科 | ||
1992年 | 全国抗洪抢险先进集体 | 汉口水文总万安水文站 |
1998年 | 全国抗洪先进集体 | 水文局水文气象预报处 |
1998年 | 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 | 水文局 |
荆江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 ||
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 ||
1998年 | 全国水文系统先进集体 | 长江中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
1998年 | 重庆市文明单位 | 长江委水文上游局 |
1998年 | 全国先进报汛站 | 长江委水文上游局万县站 |
2002年 | 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 | 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情预报室 |
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 ||
2003年 | 湖北五一劳动奖状 | 长江三峡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道勘测队 |
2004年 | 全国水利文明单位 | 长江委水文下游局 |
2005年 | 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2005年 | 湖北总工会模范职工之家 | 长江委水文局汉江局襄阳勘测队 |
2006年 | 全国水利文明单位 | 长江委水文三峡局 |
2006年 | 全国水利信息化工作先进集体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2006年 | 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 长江委水文上游局 |
2006年 | 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 长江委水文中游局 |
2006年 | 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 长江委水文荆江局 |
2006年 | 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 长江委水文中游局岳阳勘测队 |
2007年 | 国际水文合作先进集体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2008年 | 青年文明号 | 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气象预报处水情室 |
2008年 | 全国水利文明单位 | 长江委水文局(机关) |
2008年 |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 长江委水文局汉江局十堰水文勘测队 |
2008年 | 全国农林水利产(行)业“劳动奖状” | 长江委上游局嘉勘队 |
2009年 | 湖北省文明单位(2007-2008年度)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2009年 |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2009年 | 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2009年 | 全国水利系统学习型组织先进集体 | 长江委水文汉江局谷城水文站 |
2009年 | 全国水情工作先进单位 | 长江委水文局白河水文站 |
2009年 | 全国先进报汛站 | 长江委水文上游局合川分中心 |
2010年 | 全国防汛抗旱先进集体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舟曲应急监测工作组 |
2010年 | 全国水情工作先进单位 | 长江委水文局白河水文站 |
2010年 | 全国水利系统模范职工之家 | 长江委水文局汉江局向家坪水文站 |
2010年 | 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 长江委水文局荆江局 |
2011年 | “十一五”水利职工教育先进集体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2011年 | 湖北省文明单位(2009-2010年度)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2011年 | 全国先进报讯站 | 长江委水文局白河水文站 |
2012年 | 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2012年 | 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2012年 | 工人先锋号 | 仙桃水文站 |
2012年 | 湖北省青年文明号 | 网络信息中心网络科 |
2013年 | 湖北省文明单位(2011-2012年度)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2013年 | 全国先进报汛站 | 长江委水文上游局朱沱站 |
2014年 | 全国水利系统职工文化建设先进单位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2015年 | 湖北省文明单位(2013-2014年度)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2015年 | 全国水利文明单位 | 长江委水文上游局 |
2016年 | 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 | 长江委水文汉江局 |
2016年 | 湖北省创新青年工作室 | 长江委水文局“长江流域湖北段水环境生态监测及治理能力研究”工作室 |
2016年 | 重庆市防汛抗旱先进集体 | 长江委水文上游局 |
2016年 | 四川省防汛抗旱先进集体 | 长江委水文上游局宜宾分局 |
2017年 | 湖北省文明单位(2015-2016年度)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
2017年 | 全国文明单位 |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机关) |
2017年 | 长江委青年文明号 | 长江委水文长江口局河勘中心 |
2017年 | 长江委“五四红旗团委” | 长江委水文上游局团委 |
2017年 | 湖北省直机关工委文明单位 | 长江委水文中游局 |
2017年 | 全国水利文明单位、湖北省文明单位 | 长江委水文汉江局 |
2017年 | 全国工人先锋号 | 长江委水文局汉江局十堰分局 |
2019年 | 湖北省直机关“红旗党支部” | 长江委水文局长江水文技术研究中心党支部 |
2019年 | 2017-2018年度全国青年文明号 | 长江委水文局长江水文情报预报中心水情室 |
2020年 | 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 | 长江委水文局长江水文情报预报中心 |
2019年 | 全国先进报汛站 | 长江委水文上游局寸滩站 |
长江委水文局主编了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序号 | 规范名称 | 规范层次 | 规范编号 | 年份 |
1 | 水位观测标准 | 国家标准 | GB/T 0138-2010 | 2010 |
2 | 河流流量测验规范 | 国家标准 | GB 50179-2015 | 2015 |
3 | 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 行业标准 | SL258-2002 | 2002 |
4 |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 行业标准 | SL44-2006 | 2006 |
5 | 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规范 | 行业标准 | SL 337-2006 | 2006 |
6 | 水文测船测验规范 | 行业标准 | SL 338-2006 | 2006 |
7 | 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规范 | 行业标准 | SL339-2006 | 2006 |
8 | 水文数据GIS分类编码标准 | 行业标准 | SL 385-2007 | 2007 |
9 | 河道演变勘测调查规范 | 行业标准 | SL383-2007 | 2007 |
10 | 水位观测平台技术标准 | 行业标准 | SL384-2007 | 2007 |
11 | 水文缆道测验规范 | 行业标准 | SL443-2009 | 2009 |
12 |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 | 行业标准 | SL247-2012 | 2012 |
13 | 水文缆道设计规范 | 行业标准 | SL 622-2014 | 2014 |
14 | 水文巡测规范 | 行业标准 | SL 195-2015 | 2015 |
15 | 水道观测规范 | 行业标准 | SL257-2017 | 2017 |
长江委水文局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荣获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
序号 | 成果名称 | 所获奖项 | 年份 |
1 | 多维线性汇流系统方法 | 原水利电力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1988年 |
2 | 入库洪水及库区洪水演进研究 | 原能源部、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水利水电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1989年 |
3 | 全国分布式水文数据库系统标准化及系统技术开发和应用 | 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5年 |
4 | 长江防洪系统水情监测和预报技术研究 | 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6年 |
5 | 长江防洪系统联合调度运行模型研究 | 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6年 |
6 | 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手册 | 水利部第二届全国优秀水利科技图书二等奖 | 1996年 |
7 | 河流泥沙颗粒分析规程 | 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97年 |
8 | 古洪水研究及其应用 | 原电力工业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 1997年 |
9 | 长江三峡工程大江截流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 |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1999年 |
10 | 1998年暴雨洪水调查分析及研究评价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三等奖 | 2003年 |
11 |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二期工程蓄水、通航、发电技术研究与实践 | 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 2004年 |
12 | 长江三峡工程明渠提前截流关键技术及措施研究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4年 |
13 | 长江水文泥沙信息分析管理系统 |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5年 |
14 | 三峡(围堰发电期)~葛洲坝水利枢纽梯级调度技术研究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5年 |
15 | 声学多普勒流量测验关键技术开发研究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07年 |
16 | 水库水文泥沙观测规范 |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7年 |
17 | 长江防洪报汛自动化技术研究与实践---长江委水文局118个中央报汛站自动报汛技术及创新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07年 |
18 | 水文资料整编系统---南方片《水文资料整汇编软件》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08年 |
19 | 基于GIS的内外业一体化河道成图系统 |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8年 |
20 | 通用型水文预报平台开发与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09年 |
21 |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汉江水文水资源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0年 |
22 | 流域系统演化及其环境响应研究 | 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 2010年 |
23 | 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截流龙口水文预报研究 |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1年 |
24 |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特等奖 | 2011年 |
25 | 水文信息资源统一组织平台技术研究与应用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2012年 |
26 | 三峡水库汛末提前蓄水水文关键技术与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3年 |
27 | 长江入海控制站水沙通量监测关键技术与应用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13年 |
28 | 水文监测体系创新及关键支撑技术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14年 |
29 | 长江干线航道水位感知与预报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14年 |
30 | 长江中下游分汊河段航道整治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15年 |
31 | 内陆水体边界测量成套技术 | 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5年 |
32 | 变化环境下鄱阳湖区水文水资源研究与应用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 2015年 |
33 | 深圳—香港界河潮汐洪水精测及耦合预报技术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 2015年 |
34 | 对地观测传感网实时动态GIS及长江流域典型应用 | 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 2016年 |
35 | 变化环境下气象水文预报关键技术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 2016年 |
36 | 水沙重分配条件下荆江河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2016年 |
37 | 长江水库群防洪兴利综合调度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 2017年 |
38 | 致灾山洪预报预警技术 | 大禹水利科学技术二等奖 | 2018年 |
39 | 极端旱涝灾害及其影响长期预估关键技术 | 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 2018年 |
2022北京冬季奥运会比赛项目中英文
Alpine skiing
Alpine skiing , sometimes referred to as downhill skiing, is one of the signature competitions at the Winter Olympics. Competitors regularly reach speeds of up to 152 km/h (95 mph), all while navigating a winding course full of sharp turns and soaring jumps.
高山滑雪
高山滑雪有时被称为滑降滑雪,是冬奥会标志性运动项目之一。参赛者在比赛过程中速度通常能够达到152公里/小时(95英里/小时),以如此高速在遍布急转弯和起伏的蜿蜒赛道上滑行。
2022年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运动设11个竞赛项目,将产生33枚奖牌。
Biathlon
Biathlon made its debut at the 1960 Winter Olympics in Squaw Valley, California, and has been part of the Olympic programme ever since, with new events added to the competition over the years.
There are 33 medals available in biathlon, with 11 events in total - five each for men and women, plus one mixed team event.
冬季两项运动
冬季两项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举行的1960年斯阔谷冬奥会上首次亮相奥运赛场,从那以后这项运动一直是冬奥会的一部分,只不过多年来这项运动的比赛中又增加了新的竞赛项目。
冬季两项共设11个项目、33枚奖牌。其中男子竞赛项目和女子竞赛项目各5个,此外还包括一个混合团体项目。
Cross-country skiing
Cross-country skiing is one of the original Winter Olympic sports, having been first contested at the inaugural Winter Games in 1924.
The only cross-country events held at those Games in Chamonix were the men's 50km and 18km competitions, but there will be 12 events in the competition in Beijing, with 36 medals to be won.
越野滑雪
越野滑雪是首届冬奥会的竞赛项目之一,1924年霞慕尼冬奥会上就完成了冬奥会赛场的亮相。
在霞慕尼冬奥会上,越野滑雪只设两个竞赛项目:男子50公里和男子18公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越野滑雪将设12个竞赛项目,产生36枚奖牌。
Curling
Curling is one of the more unique sports at the Winter Olympics - one that involves stones, brooms, and a 'slider' and 'gripper' shoe. And while curling may be a 'slow' sport, it's still full of skill, suspense and excitement!
Beijing 2022 will have three events in the curling competition, with nine medals up for grabs.
冰壶运动
冰壶运动是冬奥会最独特的运动之一,独特的花岗岩。虽然冰壶比赛看起来很“慢”,但它并不缺乏技巧、悬念和刺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冰壶比赛包括三个项目,产生9枚奖牌。
Figure skating
Figure skating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ports at the Winter Olympics; one could argue it's synonymous with the Games themselves, seeing as it's the oldest sport on the Winter programme.
At the 2022 Beijing Winter Olympics there are five events in the figure skating competition - men's individual, women's individual, pairs, ice dancing and the team event.
花样滑冰
花样滑冰是冬奥会上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人们甚至可以将它和冬奥会本身划等号,因为它是冬季运动项目当中最古老的运动之一。
2022年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将展开五个项目的争夺,包括:男子个人滑、女子个人滑、双人滑、冰舞以及团体赛。
Freestyle skiing
After first featuring as a demonstration sport at the 1988 Calgary Games, freestyle skiing was introduced to the Winter Olympic programme in 1992, with new events - including ski cross, half pipe, and slope-style - added to the competition format over the years.
There are 13 events in freestyle skiing at Beijing 2022, including two new events: men’s and women’s freestyle skiing Big Air and mixed team freestyle skiing aerials.
自由式滑雪
1988年卡尔加里冬奥会上,自由式滑雪首次作为展示项目亮相奥运会赛场。之后于1992年正式纳入冬奥会比赛项目表当中。后来,自由式滑雪项目又增加了新项目:包括障碍追逐、U型场地技巧和坡面障碍技巧。
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将展开13个项目的争夺,其中包括两个新项目——男子和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以及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团体赛。
Ice hockey
Ice hockey made its Olympic debut at the 1920 Summer Olympics in Antwerp, but was permanently moved to the Winter Olympic programme in 1924, and has featured at every Winter Games since.
There are only two events in the ice hockey competition in Beijing, but it remain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sports at the Winter Olympics.
冰球
1920年安特卫普夏奥会上冰球首次亮相冬奥会赛场。自1924年被永久纳入冬奥会竞赛项目后,这项运动在每届冬奥会上都有亮相。
北京冬奥会冰球比赛虽然只产生两枚金牌,但这无碍它冬奥会最受欢迎的运动之一的地位。
Luge
Luge is one of the three sliding sports on the programme at the Beijing 2022 Winter Olympics, alongside the skeleton and bobsleigh. It is the fastest of the three, with athletes racing at speeds averaging 120–145 km/h.
There are 12 medals available in the luge competition at the Games.
雪橇
雪橇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三项滑行运动项目之一,另外两个是雪车和钢架雪车,雪橇是三个项目中速度最快的。比赛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能够达到120-145公里/小时。
本届冬奥会雪橇比赛将会产生12枚奖牌(4枚金牌)。
Nordic combined
Nordic combined is a unique sport, in so far as it's actually made up of two separate sports: ski jumping and cross-country skiing.
The competition has been contested at the Winter Olympics ever since the inaugural Winter Games in 1924, though no women's events have ever been added to the programme at the Games.
北欧两项
北欧两项是一项独特的运动,因为它实际上由两项独立的运动组成:跳台滑雪和越野滑雪。
自1924年首届冬季奥运会以来,这项比赛一直是冬奥会的赛事,尽管冬奥会从未增加过女子项目。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is one of the three skating disciplines at the Winter Olympics, alongside figure skating and speed skating. But unlike in speed skating, competitors in short track race against one another - not the clock. As a result, short track races are full of strategy, bravery, skill and high-intensity excitement.
The competition will see nine events in total, including the mixed team relay, which will be making its Olympic debut.
短道速滑
短道速滑是冬奥会三大滑冰赛事之一,与花样滑冰和速度滑冰齐名。但与速度滑冰不同的是,短道速滑比赛是参赛者之间的直接较量,而不是与时间赛跑。因此,短道速滑比赛策略、胆识、技巧和刺激并存。
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共设9个竞赛项目,包括首次亮相冬奥会的混合团体接力。
Skeleton
Skeleton is one of the three sliding sports on the programme at the Beijing 2022 Olympic Winter Games, alongside the luge and bobsleigh.
With only six medals up for grabs, skeleton has the joint-fewest events at the Winter Games - which means competition for a podium finish will be fierce.
钢架雪车
钢架雪车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三大滑行运动项目之一,另外两个是雪橇和雪车。
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仅产生6枚奖牌,这意味着比赛将会非常激烈。
Ski jumping
Ski jumping has been a key fixture of the Winter Olympics ever since it made its debut at the inaugural Winter Games at Chamonix 1924. The competition has given us some iconic Olympic moments over the years - from Eddie the Eagle (GBR) soaring through the air at Calgary '88 to Robert Johansson (NOR) and his 'flying moustache', the sport of ski jumping always seems to deliver something special at the Games.
There will be five events in ski jumping at Beijing 2022, including the new mixed team event, which will be making its Winter Olympic debut.
跳台滑雪
自1924年在首届冬奥会夏蒙尼冬奥会上亮相以来,跳台滑雪一直是冬奥会的一个重要运动项目。多年来,这项运动给我们留下了多个奥林匹克标志性瞬间。从1988年在卡尔加里冬奥会“空中翱翔的老鹰”埃迪(GBR)到罗伯特·约翰森(挪威)以及他“飞翔的胡子”,跳台滑雪运动似乎总能在奥运会上传递一些特殊的东西。
2022年北京冬奥会跳台滑雪运动共包括5个竞赛项目,其中混合团体赛事将首次亮相冬奥会舞台。
Snowboard
Snowboard is one of the newer events on the Winter Olympic programme, having been first included at the 1998 Winter Olympics in Nagano, Japan. But despite having only featured at six editions of the Games, snowboard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nd exciting sports at the Winter Olympics.
There are 11 events in the snowboard competition at Beijing 2022, including mixed team snowboard cross, which will be making its Winter Olympic debut after featuring at the Winter Youth Olympic Games.
单板滑雪
单板滑雪是冬季奥运会运动项目中较新的项目之一,在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上首次亮相冬奥会赛场。尽管至今为止单板滑雪只亮相了六届奥运会,但这无碍这项运动的受欢迎程度与日俱增。现在,单板滑雪已经成为冬奥会上最受欢迎和最激动人心的运动项目之一。
2022年北京冬奥会单板滑雪运动共设11个竞赛项目,其中混合团体单板追逐继亮相冬青奥会后将完成冬奥会首秀。
Speed skating
Speed skating is one of the three skating disciplines at the Winter Olympics, alongside figure skating and short track speed skating.
With 14 events in total, speed skating is the largest sport (in terms of events) at Beijing 2022.
速度滑冰
速度滑冰是冬奥会三大滑冰项目之一,与花样滑冰和短道速滑并列。
速度滑冰总共设有14个竞赛项目,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竞赛项目最多的运动。
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1140x900分辨率观看本网站
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局 版权所有 鄂ICP备 11015656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0479号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解放大道1863号 邮政编码:430010